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前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吸收条款规则的基本问题 | 第11-17页 |
第一节 吸收条款的定义和特征 | 第11-14页 |
一 吸收条款的定义 | 第11-12页 |
二 吸收条款的特征 | 第12-13页 |
(一) 吸收条款是明确约定在书面合同当中的合同条款 | 第12页 |
(二) 吸收条款是意在表明合同的最终和完整性的合同条款 | 第12-13页 |
(三) 吸收条款体现了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| 第13页 |
三 吸收条款与吸收条款规则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吸收条款的法理基础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 吸收条款的功能 | 第15-17页 |
一 增加合同内容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| 第15页 |
二 明确对合同外陈述的不依赖责任 | 第15-16页 |
三 降低交易和诉讼成本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吸收条款规则的立法与实践 | 第17-33页 |
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合同立法中的吸收条款规则 | 第17-22页 |
一 美国《统一商法典》中的吸收条款规则 | 第17-18页 |
二 美国《合同法重述(第二版)》中的吸收条款规则 | 第18-19页 |
三 判例法中的吸收条款规则 | 第19-22页 |
(一) 表明书面合同完全完整 | 第20页 |
(二) 禁止当事人口头更改书面合同条款 | 第20页 |
(三) 排除未纳入书面合同的外部证据 | 第20-21页 |
(四) 排除合同默示条款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国际合同立法与实践中的吸收条款规则 | 第22-29页 |
一《国际商事合同通则》中的吸收条款规则 | 第22-24页 |
(一) 《国际商事合同通则》简介 | 第22页 |
(二) 《国际商事合同通则》2.1.17 条对吸收条款工作的规定 | 第22-23页 |
(三) 《国际商事合同通则》中吸收条款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(四) 评述 | 第24页 |
二《欧洲合同法原则》中的吸收条款规则 | 第24-27页 |
(一) 《欧洲合同法原则》简介 | 第24页 |
(二) 《欧洲合同法原则》2:105 条对吸收条款规则的规定 | 第24-26页 |
(三) 评述 | 第26-27页 |
三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》中的吸收条款规则 | 第27-29页 |
(一) 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》未明确规定吸收条款 | 第27页 |
(二) 《公约》咨询委员会第三号意见对吸收条款规则的相关规定 | 第27-29页 |
第三节 大陆法系国家合同立法和实践中的吸收条款规则 | 第29-32页 |
一 爱沙尼亚、匈牙利合同立法中的吸收条款规则 | 第29-30页 |
(一) 《爱沙尼亚债法》总则第31 条对吸收条款规则的规定 | 第29页 |
(二) 匈牙利民法典草案第5:67 条对吸收条款规则的规定 | 第29-30页 |
二 吸收条款规则在其他大陆法系国家中的实践 | 第30-32页 |
(一) 德?法?意大利?丹麦等国对吸收条款态度不一 | 第30-31页 |
(二) 吸收条款在日本司法实践中境遇不同 | 第31-32页 |
第四节 非洲商法协调组织《统一合同法草案》中的吸收条款规则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吸收条款规则的适用 | 第33-43页 |
第一节 英美法系口头证据规则与吸收条款规则的适用 | 第33-35页 |
一 口头证据规则 | 第33-34页 |
二 口头证据规则对吸收条款规则适用的辅助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大陆法系诚实信用原则与吸收条款规则的适用 | 第35-37页 |
一 诚实信用原则 | 第35-36页 |
二 诚实信用原则对吸收条款规则适用的限制 | 第36-37页 |
第三节 当事人真实意思的确定与吸收条款规则的适用 | 第37-39页 |
第四节 对抗吸收条款规则适用的限制性因素 | 第39-43页 |
一 基于合同本身的抗辩 | 第39页 |
二 基于默示条款对吸收条款的抗辩 | 第39-40页 |
三 基于强行法的规定对吸收条款的抗辩 | 第40页 |
四 基于未经单独谈判对吸收条款的抗辩 | 第40-41页 |
五 基于误述对吸收条款的抗辩 | 第41-42页 |
六 基于改正对吸收条款的抗辩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吸收条款规则与我国的合同立法和实践 | 第43-51页 |
第一节 我国《合同法》没有规定吸收条款的原因分析 | 第43-44页 |
一 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导致我国对待吸收条款的态度不同 | 第43页 |
二 法律水平不高使我国合同实践未能普遍采用吸收条款 | 第43页 |
三 尚不完善的法制环境使吸收条款规则的适用存在障碍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与吸收条款相关的中国司法实践 | 第44-47页 |
一 意大利Ravennavi SPA 公司诉江苏新世纪造船公司案 | 第44-45页 |
(一) 案情简介 | 第44-45页 |
(二) 案例评析 | 第45页 |
二 新加坡D'Oz International 公司诉新加坡PSB 公司案 | 第45-47页 |
(一) 案情简介 | 第45-47页 |
(二) 案例评析 | 第47页 |
第三节 借鉴吸收条款规则与我国合同法的完善 | 第47-51页 |
一 借鉴吸收条款规则的必要性分析 | 第47-48页 |
(一) 降低交易风险,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| 第47-48页 |
(二) 扩大我国合同法域外适用的需要 | 第48页 |
二 借鉴吸收条款规则的可行性分析 | 第48-49页 |
(一) 我国合同法具有吸收条款存在的条件 | 第48-49页 |
(二) 其他大陆法系国家的合同立法实践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| 第49页 |
三 吸收条款的设计思路及立法建议 | 第49-51页 |
(一) 宜采用《欧洲合同法原则》中的设计模式 | 第49-50页 |
(二) 立法建议 | 第50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后记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