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综合体开发风险预警与防范实证分析--以沈阳为例
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1.3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3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思路、方法与框架 | 第12-14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.3 研究框架 | 第14页 |
1.5 创新与不足 | 第14-16页 |
1.5.1 创新 | 第14页 |
1.5.2 研究不足 | 第14-16页 |
2 理论基础 | 第16-22页 |
2.1 紧凑城市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2 房地产周期理论 | 第17-19页 |
2.3 预警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4 风险理论 | 第20-22页 |
3 城市综合体在我国的发展与面临的开发风险 | 第22-28页 |
3.1 城市综合体在我国的发展 | 第22-23页 |
3.2 城市综合体在我国面临的开发风险 | 第23-28页 |
4 城市综合体开发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| 第28-45页 |
4.1 选取警兆指标 | 第30-33页 |
4.1.1 城市综合体发展速度指标 | 第30-32页 |
4.1.2 城市综合体与社会发展协调性指标 | 第32页 |
4.1.3 城市综合体与经济发展协调性指标 | 第32-33页 |
4.2 筛选警兆指标 | 第33-37页 |
4.3 确定警兆指标警级 | 第37-39页 |
4.4 确定综合警度 | 第39-44页 |
4.5 实证分析结论 | 第44-45页 |
5 结论与建议 | 第45-49页 |
5.1 结论 | 第45页 |
5.2 应对城市综合体开发风险的对策建议 | 第45-49页 |
5.2.1 树立正确政府发展理念 | 第45-46页 |
5.2.2 政府严格审批 | 第46页 |
5.2.3 政府合理引导 | 第46页 |
5.2.4 开发企业合理规划设计 | 第46-47页 |
5.2.5 开发企业需重视前期招商 | 第47页 |
5.2.6 开发企业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| 第47页 |
5.2.7 开发企业需拓展融资渠道 | 第47-48页 |
5.2.8 科学选择运营模式 | 第48页 |
5.2.9 借助互联网提升用户体验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附录 | 第52-54页 |
后记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