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--各种类型园林论文

浙北地区城镇滨水公园的地域性文化记忆景观设计模式探讨--以长兴县龙山新区长水港滨江公园为例

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3 课题研究对象第14页
    1.4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外研究动态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国内研究动态第15-16页
    1.5 研究途径与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途径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1.6 技术路线第18-20页
第二章 地域文化记忆下的城镇滨水区景观综述第20-28页
    2.1 基本概念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域文化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地域文化记忆与集体记忆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城镇河道滨水区景观第21-22页
    2.2 城镇河道景观中地域文化形成方式第22-23页
    2.3 城镇河道景观中地域文化特征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地域文化的差异性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地域文化的包融性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地域文化的连续性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地域文化的时代性第24-25页
    2.4 城镇河道滨水区的特征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生态性特征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开放性特征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连续性特征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地域性特征第26页
    2.5 城镇河道文化记忆的组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自然要素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文化要素第26-27页
    2.6 地域性文化记忆的层次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形式的层次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形式的层次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形式的层次第27-28页
第三章 基于地域性文化记忆的城镇河道景观设计策略研究第28-34页
    3.1 针对有形景观要素改造的设计策略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河道文化有形景观要素的改造重点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河道文化景观的交通规划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河道文化景观的建筑改造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河道文化景观的原有植被第30-31页
    3.2 针对无形景观要素改造的设计策略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旧建筑物的符号的再利用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根据当地河道文化记忆提取艺术形式语言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河道文化景观格局的整合第31-32页
    3.3 河道文化景观的场景再生第32-34页
第四章 基于地域文化的休闲农业园案例分析第34-54页
    4.1 美国圣安东尼滨河步行公园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圣安东尼滨河步行公园项目概况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圣安东尼滨河步行公园景观设计概况第35-37页
    4.2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河道景观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碧山宏茂桥公园河道项目概况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碧山宏茂桥公园河道景观改造意向第38-40页
    4.3 南京河西生态公园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河西生态公园项目概况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河西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特色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河西生态公园景观水系策略第44-46页
    4.4 杭州市运河滨水公园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杭州市运河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概况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杭州市运河滨水公园灿霞熔金景点特色分析第47-52页
    4.5 总结与启示第52-54页
第五章 长兴县龙山新区长水港滨江公园景观深化方案设计第54-98页
    5.1 项目概况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项目背景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项目概况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园区总体条件分析与评价第56页
    5.2 资源评价与现状分析第56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气候条件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自然资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交通条件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人文资源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人文资源基地现状分析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水文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7 基地SWOT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5.3 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规划依据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规划原则第65-66页
    5.4 总体规划定位与设计目标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发展定位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总体定位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设计目标第67页
    5.5 设计依据第67-68页
    5.6 设计指导思想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设计路径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设计主题思想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设计总体思路第71-72页
    5.7 景观设计方案成果第72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总体布局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交通规划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5.7.3 夜景灯光设计范围和内容第73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7.4 码头规划设计范围和内容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7.5 分区景观设计第78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7.6 植物种植设计原则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7.7 景观建筑设计第90-98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8-100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98-99页
    6.2 本项目创新第99页
    6.3 展望第99-100页
参考文献第100-102页
致谢第102页

论文共10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汉革食品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
下一篇:基于POE理论的综合性医院户外康复景观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