配电网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1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1.4 本文结构 | 第13-14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| 第15-27页 |
2.1 JAVA概述 | 第15-17页 |
2.2 J2EE平台技术介绍 | 第17-18页 |
2.3 S2SH框架简介 | 第18-22页 |
2.4 Oracle数据库概述 | 第22-23页 |
2.5 PI技术概述 | 第23-26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| 第27-37页 |
3.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| 第27-30页 |
3.1.1 系统功能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1.2 PI技术的应用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1.3 PI技术的特点 | 第29-30页 |
3.1.4 PI技术的优势 | 第30页 |
3.2 功能需求分析 | 第30-35页 |
3.2.1 线损档案维护管理功能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2.2 线损信息查询功能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2.3 线损数据分析功能分析 | 第33页 |
3.2.4 线损数据抽取功能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2.5 线损报表管理功能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系统设计 | 第37-51页 |
4.1 系统架构设计 | 第37-41页 |
4.1.1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设计 | 第37-38页 |
4.1.2 基于PI的系统设计 | 第38-39页 |
4.1.3 系统的逻辑架构 | 第39-40页 |
4.1.4 系统部署架构设计 | 第40-41页 |
4.2 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| 第41-46页 |
4.2.1 线损档案维护模块的设计 | 第41-42页 |
4.2.2 线损信息查询模块的设计 | 第42-43页 |
4.2.3 数据分析模块的设计 | 第43-44页 |
4.2.4 线损数据抽取模块的设计 | 第44-45页 |
4.2.5 报表管理模块的设计 | 第45-46页 |
4.3 数据库设计 | 第46-50页 |
4.3.1 数据关系设计 | 第46-47页 |
4.3.2 数据表设计 | 第47-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5章 系统实现 | 第51-67页 |
5.1 系统总体实现 | 第51-55页 |
5.1.1 系统层次结构 | 第51-52页 |
5.1.2 PI技术的实现 | 第52页 |
5.1.3 PI实时数据平台架构 | 第52-53页 |
5.1.4 PI主要技术 | 第53-55页 |
5.2 系统各模块的实现 | 第55-65页 |
5.2.1 线损档案维护模块的实现 | 第55-57页 |
5.2.2 线损信息查询模块的实现 | 第57-59页 |
5.2.3 线损数据分析模块的实现 | 第59-61页 |
5.2.4 线损数据抽取模块的实现 | 第61-63页 |
5.2.5 线损报表管理模块的实现 | 第63-65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6章 系统测试 | 第67-73页 |
6.1 测试原理 | 第67-68页 |
6.2 测试用例 | 第68-72页 |
6.3 测试结果 | 第72-73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73-74页 |
7.2 不足与展望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