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5页 |
一、选题意义 | 第7-8页 |
二、学术界研究现状分析 | 第8-13页 |
三、研究方案 | 第13-15页 |
上篇:《忠经》成书时代考 | 第15-55页 |
一、前贤诸说考辨 | 第15-35页 |
(一) 东汉说考辨 | 第15-24页 |
(二) 唐代说考辨 | 第24-35页 |
二、《忠经》成于宋初考 | 第35-53页 |
(一) 时代背景 | 第35-37页 |
(二) 目录流传 | 第37-41页 |
(三) 文献著者 | 第41-43页 |
(四) 文献称引、序跋 | 第43-44页 |
(五) 《忠经》主体思想 | 第44-53页 |
小结 | 第53-55页 |
下篇:《忠经》相关问题研究 | 第55-101页 |
一、《忠经》的目录学归属问题 | 第55-61页 |
(一) 《忠经》的目录学归属情况 | 第55-57页 |
(二) 不同历史时期《忠经》目录归属特点及原因分析 | 第57-61页 |
二、《忠经》的版本考述 | 第61-73页 |
(一) 《忠经》亡佚版本考 | 第62-64页 |
(二) 《忠经》现存版本考梳 | 第64-69页 |
(三) 《忠经》的版本系统 | 第69-72页 |
(四) 《忠经》的版本源流 | 第72-73页 |
三、《忠经》的价值 | 第73-99页 |
(一) 《忠经》的内容提要 | 第74-80页 |
(二) 《忠经》的思想史价值 | 第80-88页 |
(三) 《忠经》的史料价值 | 第88-99页 |
小结 | 第99-101页 |
结语 | 第101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13页 |
致谢 | 第113-11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