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9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3.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1.4.1 调查分析方法 | 第19页 |
1.4.2 案例分析方法 | 第19页 |
1.5 主要观点及创新点 | 第19-21页 |
1.5.1 主要观点 | 第19-20页 |
1.5.2 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农业知识产权的相关概念 | 第21-29页 |
2.1 农业知识产权的相关概念 | 第21-25页 |
2.1.1 知识产权的定义 | 第21-22页 |
2.1.2 知识产权的范围 | 第22页 |
2.1.3 农业知识产权的内涵 | 第22-23页 |
2.1.4 农业知识产权的标准 | 第23-24页 |
2.1.5 农业知识产权的范围 | 第24-25页 |
2.2 农业知识产权的特征 | 第25-28页 |
2.2.1 与其他知识产权的同质性 | 第25-26页 |
2.2.2 与其它知识产权的异质性 | 第26-28页 |
2.3 农业知识产权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现状评析 | 第29-39页 |
3.1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评价的指标选择 | 第29-30页 |
3.2 湖南民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水平指标分析 | 第30-33页 |
3.2.1 湖南民众农业知识产权的了解度 | 第31页 |
3.2.2 湖南民众农业知识产权的认同度 | 第31-32页 |
3.2.3 湖南民众农业知识产权的依赖度 | 第32-33页 |
3.3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农业科技创新度指标分析 | 第33-36页 |
3.3.1 农业专利的申请与授权量 | 第33-34页 |
3.3.2 农业商标的申请与授权量 | 第34-36页 |
3.3.3 植物新品种申请与授权量 | 第36页 |
3.4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强度指标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5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指标的总体评价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分析 | 第39-46页 |
4.1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非正式制度安排:平江酱干为例 | 第39-41页 |
4.2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非正式制度的充要条件 | 第41-43页 |
4.2.1 市场规模的局限 | 第41页 |
4.2.2 人际关系化交换 | 第41-42页 |
4.2.3 消费偏好的经验化 | 第42页 |
4.2.4 案例总结 | 第42-43页 |
4.3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6页 |
4.3.1 农业专利产品市场选择弱化 | 第43-44页 |
4.3.2 农业商标中有标商品与无标识商品共存 | 第44页 |
4.3.3 农产品商标保护多元化 | 第44-46页 |
第5章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 | 第46-54页 |
5.1 坚持战略纲要,发展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| 第46-47页 |
5.1.1 坚持知识产权的总体发展规划 | 第46页 |
5.1.2 坚持知识产权的地区发展规划 | 第46-47页 |
5.1.3 坚持知识产权的产业发展规划 | 第47页 |
5.2 转变发展路径,开拓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新思维 | 第47-49页 |
5.2.1 国际化被动立法向市场化主动立法转变 | 第47-48页 |
5.2.2 工业产权化保护向农业知识产权个性化保护转变 | 第48-49页 |
5.3 重塑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个性化制度体系 | 第49-54页 |
5.3.1 地区差异下的保护制度创新 | 第49-50页 |
5.3.2 农业产业化中的保护制度创新 | 第50-51页 |
5.3.3 农产品差异视角下的保护制度创新 | 第51-54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附录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