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引言 | 第12-14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4-40页 |
2.1 铁电材料 | 第14页 |
2.2 铁电材料的电学性能 | 第14-21页 |
2.2.1 铁电性 | 第14-15页 |
2.2.2 压电性 | 第15-16页 |
2.2.3 热释电性 | 第16页 |
2.2.4 介电性 | 第16-17页 |
2.2.5 阻抗特性 | 第17-21页 |
2.3 钙钛矿型铁电体 | 第21-24页 |
2.4 负热膨胀 | 第24-37页 |
2.4.1 负热膨胀研究进展 | 第25-26页 |
2.4.2 负热膨胀材料的种类 | 第26-27页 |
2.4.3 负热膨胀机理 | 第27-37页 |
2.5 钛酸铝基化合物 | 第37-38页 |
2.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| 第38-40页 |
3 Pb/Bi基化合物的制备与研究方法 | 第40-49页 |
3.1 Pb/Bi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| 第40-43页 |
3.1.1 实验原料 | 第40页 |
3.1.2 实验方法 | 第40-43页 |
3.2 PbTiO_3基化合物的研究方法 | 第43-49页 |
3.2.1 晶体结构的测定 | 第43-45页 |
3.2.2 电学性能测试 | 第45-46页 |
3.2.3 热膨胀系数测定 | 第46-47页 |
3.2.4 光谱分析 | 第47-48页 |
3.2.5 其他分析方法 | 第48-49页 |
4 PbTiO_3基压电陶瓷的相结构及性能 | 第49-63页 |
4.1 引言 | 第49-50页 |
4.2 样品制备 | 第50页 |
4.3 样品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1-62页 |
4.4.1 (1-x)Pb(Zr_(0.54)Ti_(0.46))O_3-xKNbO_3体系 | 第51-56页 |
4.4.2 (1-x)PbTiO_3-xBi(Ni_(1/2)Hf_(1/2))O_3体系 | 第56-62页 |
4.5 小结 | 第62-63页 |
5 无铅压电陶瓷的相结构及性能 | 第63-82页 |
5.1 引言 | 第63-64页 |
5.2 样品制备 | 第64页 |
5.3 样品分析 | 第64-65页 |
5.4 结果与讨论 | 第65-81页 |
5.4.1 (1-x)Bi_(0.5)Na_(0.5)TiO_3-xBa(Ni_(1/3)Nb_(2/3))O_3体系 | 第65-69页 |
5.4.2 K_(0.5)Na_(0.5)NbO_3:xZnO体系 | 第69-76页 |
5.4.3 (1-x)Bi(Zn_(0.5)Ti_(0.5))O_3-xBiFeO_3体系 | 第76-81页 |
5.5 小结 | 第81-82页 |
6 PbTiO_3基氧化物反常的晶体结构和热膨胀性 | 第82-106页 |
6.1 引言 | 第82-83页 |
6.2 样品制备 | 第83页 |
6.3 样品分析 | 第83-84页 |
6.4 结果与讨论 | 第84-104页 |
6.4.1 (1-x)PbTiO_3-xBi(Zn_(0.5)Ti_(0.5))O_3体系 | 第84-87页 |
6.4.2 (1-x)PbTiO_3-xBiCoO_3体系 | 第87-96页 |
6.4.3 Fe掺杂(1-x)PbTiO_3-xBiCoO_3体系 | 第96-100页 |
6.4.4 (1-x)PbTiO_3-xPbVO_3体系 | 第100-104页 |
6.5 小结 | 第104-106页 |
7 (1-x)PbTiO_3-xBi(Co_(0.5)Ti_(0.5)O_3多功能化零膨胀体系 | 第106-119页 |
7.1 引言 | 第106-107页 |
7.2 样品制备 | 第107页 |
7.3 样品分析 | 第107页 |
7.4 结果与讨论 | 第107-118页 |
7.4.1 物相分析 | 第107-108页 |
7.4.2 负热膨胀性 | 第108-111页 |
7.4.3 阻抗特性及导电机理 | 第111-118页 |
7.5 小结 | 第118-119页 |
8 结论与展望 | 第119-124页 |
8.1 结论 | 第119-120页 |
8.2 创新点 | 第120-121页 |
8.3 展望 | 第121-1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4-142页 |
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| 第142-146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