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历史教育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三、研究思路、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唐代历史教育发展之原因 | 第12-24页 |
第一节、唐初的政治形势和历史教育 | 第12-16页 |
第二节 唐初的官方修史和历史教育 | 第16-20页 |
第三节 唐代科举考试中的史学内容和历史教育 | 第20-24页 |
第二章 唐代史学人才的培养 | 第24-70页 |
第一节 唐代史学人才的代表人物 | 第24-35页 |
一、初唐的史学家 | 第24-28页 |
二、盛唐的史学家 | 第28-30页 |
三、中唐的史学家 | 第30-33页 |
四、晚唐的史学家 | 第33-35页 |
第二节 唐代史学人才的成长途径 | 第35-63页 |
一、史学世家 | 第35-43页 |
二、科举入仕 | 第43-62页 |
三、他人举荐 | 第62-63页 |
第三节 唐代史学人才的特点 | 第63-70页 |
一、唐代史官之社会地位 | 第63-65页 |
二、唐代史学人才的史书撰述 | 第65-67页 |
三、唐代史学人才的从政风格和精神气质 | 第67-70页 |
第三章 唐代历史教育的特点、影响和现代启示 | 第70-82页 |
第一节 唐代历史教育的特点 | 第70-72页 |
一、历史教育的普及性 | 第70页 |
二、历史教材的滞后性 | 第70-71页 |
三、历史教育的应试性 | 第71-72页 |
第二节 唐代历史教育的影响 | 第72-76页 |
一、史学方面:对史学自身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二、政治方面:树立封建伦理观念,培养实用政治人才 | 第73-74页 |
三、文学方面:诗歌、小说的历史化倾向 | 第74-76页 |
第三节 、唐代历史教育的现代启示 | 第76-82页 |
一、重视历史教育,扩展历史教育的社会功用 | 第76-78页 |
二、创新教育途径,扩展历史教育的实施主体 | 第78-79页 |
三、重视史学人才,培养历史教育发展的人力资源 | 第79-82页 |
结束语 | 第82-84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84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