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9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10-13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框架及内容 | 第13-14页 |
一、研究目标 | 第13页 |
二、研究框架及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自由贸易区升级的一般理论与可选路径 | 第15-27页 |
第一节 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下的欧盟路径 | 第15-19页 |
一、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| 第15-16页 |
二、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 | 第16-19页 |
第二节 贸易新规则与新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 | 第19-27页 |
一、贸易新规则产生的原因 | 第19-20页 |
二、贸易新规则的表现 | 第20-23页 |
三、贸易新规则下的新型一体化路径 | 第23-27页 |
第二章 中国-东盟自贸区的发展现状概述 | 第27-39页 |
第一节 中国及东盟的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| 第27-32页 |
一、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| 第27-28页 |
二、东盟的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| 第28-32页 |
第二节 中国-东盟自贸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| 第32-39页 |
一、中国-东盟自贸区的发展现状概述 | 第32页 |
二、自贸区协议执行情况 | 第32-36页 |
三、自贸区发展的局限性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传统区域一体化升级路径对中国-东盟自贸区升级的非适用性分析 | 第39-47页 |
第一节 经济发展悬殊 | 第39-43页 |
一、经济发展悬殊使贸易竞争性对自贸区升级影响显著 | 第40-41页 |
二、经济差距使“政治互信”改变自贸区升级方向 | 第41-43页 |
第二节 意识形态、文化的差异 | 第43-44页 |
一、意识形态的差异 | 第43-44页 |
二、文化的差异 | 第44页 |
第三节 缺少推动力量 | 第44-47页 |
第四章 新贸易规则下的一体化路径对中国-东盟自贸区升级的适用性分析 | 第47-55页 |
第一节 中国-东盟自贸区亦面临贸易模式转变 | 第47-48页 |
一、贸易便利化与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 | 第47-48页 |
二、投资便利化促进外商直接投资 | 第48页 |
三、相互融合的标准降低要素流动阻力 | 第48页 |
第二节 有利于改善经济状况 | 第48-53页 |
一、规范市场制度有助于消化国内过剩产能 | 第49-51页 |
二、统一知识产权、劳工标准能够增强经济驱动力 | 第51-53页 |
第三节 应对其他高标准贸易协定带来的挑战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以新型一体化路径推进中国-东盟自贸区升级的对策建议 | 第55-61页 |
第一节 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 | 第55-58页 |
一、务实海洋合作 | 第55-57页 |
二、增强产业合作 | 第57-58页 |
第二节 大力发展“第二代”贸易政策 | 第58-61页 |
一、投资政策的协调与修改 | 第58-59页 |
二、竞争政策的完善与落实 | 第59页 |
三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与统一 | 第59-61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1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