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目录 | 第6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9-11页 |
| ·水平受荷桩的概念及分类 | 第9-10页 |
| ·水平受荷桩的受力性状 | 第10页 |
| ·水平受荷桩的破坏方式 | 第10页 |
| ·水平受荷桩的应用历史 | 第10-11页 |
| ·水平受荷桩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极限地基反力法(极限平衡法) | 第11页 |
| ·弹性地基反力法 | 第11-12页 |
| ·复合地基反力法(p-y曲线法) | 第12-1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13页 |
| ·有限单元法 | 第13-14页 |
| ·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| 第2章 砂土地基中水平受荷长桩的弹塑性分析 | 第15-37页 |
| ·引言 | 第15页 |
| ·桩土相互作用基本概念 | 第15-22页 |
| ·长短桩的判断 | 第15-16页 |
| ·弹性长桩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| ·水平地基反力系数 | 第17-20页 |
| ·极限土反力 | 第20-22页 |
| ·桩前土体处于弹性状态时桩的受力性状分析 | 第22-29页 |
| ·基本假定 | 第22-23页 |
| ·水平地基反力系数k_h的非线性性质 | 第23-24页 |
| ·桩前土体处于弹性状态时桩身挠曲线微分方程的建立 | 第24-25页 |
| ·四阶变系数非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答 | 第25-29页 |
| ·桩前土体达到部分塑性屈服时桩的受力性状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·基本假定 | 第29页 |
| ·桩前土体达到部分塑性屈服时桩身挠曲线微分方程的建立 | 第29页 |
| ·四阶常微分方程和变系数非线性四阶微分方程的联立解答 | 第29-30页 |
| ·算例分析 | 第30-34页 |
| ·桩前土体处于弹性状态的算例分析 | 第30-32页 |
| ·桩前土体部分达到塑性屈服的算例分析 | 第32-34页 |
| ·计算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| 第3章 粘性土地基中水平受荷长桩的弹塑性分析 | 第37-51页 |
| ·引言 | 第37页 |
| ·土与基础相互作用的地基模型简介 | 第37-39页 |
| ·Winkler地基模型 | 第37页 |
| ·弹性连续介质模型 | 第37-38页 |
| ·双参数地基模型 | 第38-39页 |
| ·双参数地基模型下土体处于弹性状态时桩的受力性状分析 | 第39-45页 |
| ·桩前土体处于弹性状态时桩身挠曲线微分方程的建立 | 第39页 |
| ·桩身微分方程的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 | 第39-41页 |
| ·双参数地基法与张有龄法的算例比较 | 第41-45页 |
| ·双参数地基模型下土体达到部分塑性屈服时桩的受力性状分析 | 第45-49页 |
| ·桩前土体达到部分塑性屈服时桩身挠曲线微分方程的建立 | 第45-46页 |
| ·桩身微分方程的近似解答 | 第46-47页 |
| ·考虑土体塑性屈服的张有龄法的算例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| 第4章 水平受荷单桩受力性状的PLAXIS有限元分析 | 第51-73页 |
| ·引言 | 第51-52页 |
| ·PLAXI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52-53页 |
| ·PLAXIS软件功能简介 | 第52页 |
| ·PLAXIS水平受荷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52-53页 |
| ·粘性土地基中水平受荷长桩计算的PLAXIS有限元模型 | 第53-56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 | 第53-54页 |
| ·计算分析 | 第54-56页 |
| ·桩身参数变化对于桩受力性状的影响 | 第56-60页 |
| ·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建立 | 第56页 |
| ·桩长对于桩受力性状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| ·桩径对于桩受力性状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| ·土层参数的变化对于桩受力性状的影响 | 第60-72页 |
| ·桩土模型的建立 | 第60-62页 |
| ·不同的土层分布对于桩受力性状的影响 | 第62-65页 |
| ·土层参数变化及不同土层分布对于桩的特征长度的影响 | 第65-7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|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| ·本文主要结论 | 第73-74页 |
| ·进一步工作 | 第74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| 硕士期间发表(或录用)的论文及专利 | 第79-81页 |
| 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