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OpenACC加速压缩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3 本文的结构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GPU并行优化与编程原理 | 第13-25页 |
2.1 GPU的优化方法 | 第13-14页 |
2.2 GPU编程技术简介 | 第14-15页 |
2.3 CUDA编程框架 | 第15-17页 |
2.3.1 CUDA简介 | 第15页 |
2.3.2 CUDA工作原理 | 第15-16页 |
2.3.3 CUDA程序工作流程 | 第16-17页 |
2.4 OPENCL编程框架 | 第17页 |
2.4.1 OpenCL简介 | 第17页 |
2.4.2 OpenCL的并行编程 | 第17页 |
2.5 OPENACC介绍 | 第17-25页 |
2.5.1 OpenACC的执行模型 | 第18-19页 |
2.5.2 OpenACC存储模型 | 第19-20页 |
2.5.3 OpenACC加速器的主要计算构件 | 第20页 |
2.5.4 主要导语介绍 | 第20-21页 |
2.5.5 重点子语介绍 | 第21页 |
2.5.6 OpenACC程序举例 | 第21-25页 |
第3章 压缩子系统简介 | 第25-33页 |
3.1 压缩子系统构成 | 第25-27页 |
3.2 压缩算法 | 第27-33页 |
3.2.1 哈弗曼编码 | 第27-29页 |
3.2.2 原压缩模块的算法流程 | 第29-31页 |
3.2.3 源代码的主要模块 | 第31-33页 |
第4章 基于OPENACC加速哈弗曼压缩 | 第33-48页 |
4.1 OPENACC的并行设计 | 第33-34页 |
4.2 哈弗曼压缩算法第一阶段加速优化 | 第34-38页 |
4.2.1 加速优化步骤 | 第34-36页 |
4.2.2 加速优化后的比较测试 | 第36-38页 |
4.3 哈弗曼压缩算法第二阶段加速 | 第38-43页 |
4.3.1 加速优化步骤 | 第38-41页 |
4.3.2 加速优化后的比较测试 | 第41-43页 |
4.4 不同硬件配置对加速比的影响分析 | 第43-47页 |
4.5 输入文件的大小对加速比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8-50页 |
5.1 总结 | 第48页 |
5.2 展望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