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安全保密论文

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检测技术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-14页
   ·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·论文结构第16-18页
第二章 Android相关介绍第18-28页
   ·Android安全机制介绍第18-21页
     ·Linux内核级安全机制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运行环境级安全机制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全机制第20-21页
   ·Android恶意程序的危害及原理第21-24页
     ·Android恶意程序的危害第21页
     ·Android恶意程序的原理第21-24页
   ·Android恶意软件的主要检测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基于特征码的检测技术第24页
     ·静态检测技术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动态检测技术第2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5-28页
第三章 基于混合特征的Android恶意软件静态检测技术第28-34页
   ·特征向量的提取第28-30页
   ·静态检测技术第30-33页
     ·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基于信息增益的特征权值计算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改进的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第32-33页
   ·静态检测方法总体思路第3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四章 基于SVM的Android恶意软件动态检测技术第34-44页
   ·特征向量的构建第34-38页
     ·特征属性的选取第34-38页
     ·特征属性的标准化处理第38页
   ·动态检测技术第38-43页
     ·支持向量机第38-40页
     ·基于K最近邻的SVM训练集约减算法第40-43页
   ·动态检测方法总体思路第4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五章 综合解决方案的提出和实验结果分析第44-56页
   ·综合解决方案第44-45页
   ·实验环境第45-46页
   ·实验结果评估标准第46页
   ·静态检测方法的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6-49页
   ·动态检测方法的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9-52页
   ·整体方案的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4-56页
第六章 总结和展望第56-58页
   ·本文工作总结第56页
   ·未来工作展望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-64页
致谢第64-66页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6-68页
承诺书第68-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公共中继的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继选择与功率分配研究
下一篇:两种大型场景三维重建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