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| 第8-13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3-24页 |
1 概论 | 第13-24页 |
·发生史 | 第13-14页 |
·病原学 | 第14-16页 |
·病原分类 | 第14页 |
·化学组成 | 第14-15页 |
·理化特性 | 第15页 |
·生物学特性 | 第15-16页 |
·基因组结构 | 第16页 |
·病毒蛋白 | 第16-18页 |
·临床症状 | 第18页 |
·病理变化 | 第18-19页 |
·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| 第19-20页 |
·病毒的分离 | 第19-20页 |
·病毒的鉴定 | 第20页 |
·流行特征 | 第20-22页 |
·易感动物和宿主范围 | 第20-21页 |
·传播方式 | 第21页 |
·继发感染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2-24页 |
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| 第24-52页 |
实验一 四川部分地区CIA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| 第24-40页 |
1 材料 | 第24-26页 |
·鸡胚和鸡 | 第24页 |
·病料 | 第24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4页 |
·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| 第24-25页 |
·试剂的配制 | 第25页 |
·引物的设计 | 第25-26页 |
2 方法 | 第26-31页 |
·病料的采集和处理 | 第26页 |
·样品上清液总DNA的提取 | 第26页 |
·常规PCR检测CIAV | 第26-27页 |
·CIAV的分离和鉴定 | 第27-28页 |
·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| 第27页 |
·CIAV的分离 | 第27-28页 |
·CIAV分离株全序列基因组的测定 | 第28-31页 |
·CIAV分离株DNA的提取 | 第28页 |
·全序列基因组的分段扩增 | 第28-29页 |
·PCR产物的回收和纯化 | 第29页 |
·目的片段的T-A克隆 | 第29页 |
·重组克隆质粒的转化 | 第29-30页 |
·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 | 第30页 |
·CIAV分离株全序列基因组的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CIAV分离株致病性研究 | 第31页 |
3 结果 | 第31-37页 |
·病料PCR检测 | 第31-32页 |
·CIAV分离毒株全序列基因组扩增 | 第32-33页 |
·全序列基因组比对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当地流行毒株与参考毒株VP1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CIAV分离毒株致病性研究 | 第37页 |
4 讨论 | 第37-40页 |
实验二 CIAV与ALV-J共感染鸡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| 第40-52页 |
1 材料 | 第40页 |
·鸡胚和鸡 | 第40页 |
·毒株和疫苗 | 第40页 |
·常用试剂 | 第40页 |
·试剂的配制 | 第40页 |
2 方法 | 第40-42页 |
·CIAV分离株SC-MZ株EID50的测定 | 第40-41页 |
·动物感染实验的设计 | 第41页 |
·红细胞压积值和体重指数的检测 | 第41页 |
·红细胞压积值(PCV)的测定 | 第41页 |
·体重指数的检测 | 第41页 |
·IB和ND抗体滴度的测定 | 第41-42页 |
·脾脏和法氏囊指数的测定 | 第42页 |
·观察临床症状并制备病理切片 | 第42页 |
3 结果 | 第42-49页 |
·EID50的测定 | 第42页 |
·红细胞压积值和体质量的测定 | 第42-44页 |
·红细胞压积值(PCV)测定 | 第42-43页 |
·体质量的测定 | 第43-44页 |
·IB-ND抗体滴度的测定 | 第44-46页 |
·间接ELISA法检测IB抗体滴度 | 第44-45页 |
·ND抗体效价检测 | 第45-46页 |
·脾脏和法氏囊指数的测定 | 第46-47页 |
·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| 第47-49页 |
·临床症状 | 第47页 |
·病理变化 | 第47-49页 |
4 讨论 | 第49-52页 |
结论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