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各种防治方法论文--生物防治论文

瓦布贝母抑菌活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1 文献综述第10-20页
   ·贝母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  ·贝母的活性成分第10-11页
     ·贝母的药用价值第11页
   ·植物内生真菌起源及研究进展第11-12页
   ·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第12-14页
     ·种类多样性第12页
     ·分布多样性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形态多样性第13页
     ·宿主多样性第13-14页
   ·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第14页
   ·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第14-17页
     ·抗肿瘤活性物质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抗菌活性物质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抗氧化活性物质第16页
     ·生长调节物质第16-17页
   ·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价值第17-19页
     ·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第17页
     ·增强植物抗性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生物防治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天然药物的新来源第19页
   ·贝母内生真菌研究进展第19-20页
2 立题依据第20-21页
3 材料与方法第21-29页
   ·供试材料第21-24页
     ·内生真菌菌株第21页
     ·供试指示菌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·所需培养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·培养基成分及配制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23-24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24页
   ·内生真菌的纯培养第24页
   ·内生真菌的液体培养与发酵产物的处理第24-25页
   ·抑菌活性的测定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初筛第25页
     ·复筛第25页
       ·双层平板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·平皿打孔法第25页
     ·扩大筛选第25-26页
   ·生物活性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·不同提取部位的制备第26页
     ·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活性测定第26页
   ·内生真菌的鉴定第26-28页
     ·形态学鉴定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·DNA的提取第27页
       ·PCR反应第27页
       ·聚类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·发酵条件的优化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的优化第28页
       ·固体培养基的优化第28页
       ·液体培养基的优化第28页
     ·发酵条件的优化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·最佳接种量的选择第28页
       ·最佳培养温度的选择第28页
       ·最佳起始pH的选择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·最佳培养时间的选择第29页
4 结果与分析第29-43页
   ·瓦布贝母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第29-36页
     ·菌饼法初筛结果第29-31页
     ·双层平板法复筛结果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平皿打孔法复筛结果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平皿打孔法扩大病原菌种类筛选结果第35-36页
   ·活性菌株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活性第36-37页
   ·活性菌株的分类鉴定第37-40页
     ·形态鉴定结果第37-38页
     ·ITS序列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 ·活性菌株分类地位第40页
   ·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0-43页
     ·固体培养基筛选结果第41页
     ·发酵培养基筛选结果第41-43页
5 结论与讨论第43-50页
   ·瓦布贝母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第43-46页
   ·活性菌株的分类鉴定第46-47页
   ·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7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页
专利申请情况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学习经历对川硬皮肿腿蜂气味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
下一篇:烟蚜茧蜂室内繁殖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