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核能发展与污染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核能发展 | 第10页 |
·核污染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核污染治理与核资源回收 | 第11-12页 |
·放射性核废物的固化处理技术 | 第11-12页 |
·放射性核废液的治理技术 | 第12页 |
·微生物吸附与核素回收 | 第12-15页 |
·微生物吸附核素的概念与特点 | 第12-13页 |
·微生物吸附富集核素 | 第13-14页 |
·微生物吸附回收核素的机理与应用 | 第14-15页 |
·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课题的主要来源、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·课题的主要来源 | 第16页 |
·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课题的创新点 | 第17页 |
·课题的主要工作量 | 第17-18页 |
2 典型活体微生物对水溶性核素铀的吸附特性分析 | 第18-3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1页 |
·实验菌株与实验试剂 | 第1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8-2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1-34页 |
·各菌株对U(Ⅵ)吸附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1-26页 |
·各菌株对U(Ⅵ)的等温吸附分析 | 第26-28页 |
·各菌株对U(Ⅵ)吸附动力学过程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各菌株与U(Ⅵ)相互作用前后SEM/EDS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各菌株吸附U(VI)前后的FTIR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3 辐照对微生物吸附水溶性核素铀效果的影响分析 | 第36-5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6-38页 |
·实验菌株与实验试剂 | 第36页 |
·辐照条件 | 第3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6-3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8-53页 |
·生物大分子的辐照损伤分析 | 第38-43页 |
·辐照对生物大分子吸附U(VI)的 影响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辐照对各菌株吸附U(VI)的 影响分析 | 第44-51页 |
·辐照对各菌株液相自由基的影响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4 化学预处理对微生物吸附水溶性核素铀的影响 | 第55-8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5-57页 |
·实验菌株与试剂 | 第5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5-5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7-78页 |
·表面基团屏蔽情况的FTIR分 析 | 第57-69页 |
·表面基团屏蔽对各菌株吸附U(VI)的 影响分析 | 第69-71页 |
·表面基团屏蔽后各菌株吸附U(VI)前 后的FTIR分 析 | 第71-75页 |
·表面基团屏蔽后各菌株对U(VI)吸 附前后的SEM分 析 | 第75-7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5 典型微生物吸附水溶性核素铀的核素回收与减量化分析 | 第80-9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80-82页 |
·实验菌株与试剂 | 第8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80-8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82-90页 |
·各菌株吸附U(VI)后 的解析特性分析 | 第82-85页 |
·各菌株吸附U(VI)后 的减量化处理及XRD分 析 | 第85-9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0-92页 |
结论 | 第92-94页 |
参考 文献 | 第94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2页 |
攻读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