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缩略表(Abbreviations) | 第13-14页 |
前言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3页 |
1 A类清道夫受体 | 第16-19页 |
2 B类清道夫受体 | 第19页 |
3 C类清道夫受体 | 第19-20页 |
4 其它类清道夫受体 | 第20-21页 |
5 总结展望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试验部分 | 第23-60页 |
试验一:猪SRA和MARCO的分子克隆、表达、纯化及其抗体的制备 | 第23-39页 |
1 材料及方法 | 第23-32页 |
·材料 | 第23-25页 |
·载体及菌株 | 第23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3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3-25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5-32页 |
·引物设计 | 第25-27页 |
·分子克隆 | 第27页 |
·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| 第27-28页 |
·诱导表达重组质粒及对产物的鉴定 | 第28-30页 |
·重组蛋白的纯化及鉴定 | 第30-31页 |
·抗体的制备 | 第31页 |
·Western blot鉴定 | 第31-32页 |
2 结果 | 第32-37页 |
·基因的克隆 | 第32-33页 |
·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结果 | 第33-34页 |
·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鉴定 | 第34-36页 |
·重组蛋白Western blot鉴定 | 第36-37页 |
3 讨论 | 第37-39页 |
·原核表达中载体的选择 | 第37-38页 |
·表达条件的摸索 | 第38-39页 |
试验二:SRA和MARCO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| 第39-52页 |
1 材料及方法 | 第39-46页 |
·材料 | 第39-41页 |
·载体、菌株及细胞 | 第39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39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39-40页 |
·实验中所需溶液及配制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1-46页 |
·真核质粒的构建 | 第41-43页 |
·细胞系的构建 | 第43-46页 |
2 结果 | 第46-50页 |
·真核质粒构建 | 第46-47页 |
·G418浓度的筛选 | 第47页 |
·稳定细胞系的构建结果 | 第47-48页 |
·细胞系的验证 | 第48-50页 |
·RT-PCR验证 | 第48-49页 |
·Western blot验证 | 第49-50页 |
3 讨论 | 第50-52页 |
·真核表达载体的选择 | 第50页 |
·细胞系构建中细胞的选择 | 第50页 |
·G418浓度的筛选 | 第50-52页 |
试验三: SRA和MARCO介导对细菌吞噬功能的研究 | 第52-60页 |
1 材料及方法 | 第52-54页 |
·材料 | 第52页 |
·主要培养基 | 第52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52页 |
·主要仪器和设备 | 第5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2-54页 |
·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| 第52-53页 |
·细菌的标记 | 第53-54页 |
·SRA和MARCO介导对细菌的吞噬 | 第54页 |
2 结果 | 第54-59页 |
·细菌的分离结果 | 第54-55页 |
·细菌纯化鉴定结果 | 第55-56页 |
·细菌标记情况 | 第56-57页 |
·SRA和MARCO介导对细菌的吞噬结果 | 第57-59页 |
3 讨论 | 第59-60页 |
全文结论 | 第60-61页 |
本研究创新点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0-71页 |
导师评阅表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