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英文缩略语表 | 第8-9页 |
前言 | 第9-12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12-16页 |
1. 主要实验试剂及材料 | 第12页 |
2.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| 第12-13页 |
3. 方法 | 第13-15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13页 |
·牙髓干细胞的提取 | 第13页 |
·实验分组、模型制备及实验干预 | 第13-14页 |
·处死动物及取材 | 第14页 |
·观察指标 | 第14-15页 |
·HE染色组织学观察 | 第14页 |
·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质量控制 | 第15页 |
·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 | 第15页 |
4 统计学分析 | 第15-16页 |
结果 | 第16-20页 |
1. 牙槽骨缺损区的大体观察及CBCT测量比较 | 第16页 |
2. HE染色观察 | 第16-17页 |
3. 免疫组化结果 | 第17-20页 |
讨论 | 第20-23页 |
1. 新西兰兔下颌骨骨缺损模型建立 | 第20-21页 |
2. 各组新西兰兔大体标本及HE染色观察的比较意义 | 第21页 |
3. 骨缺损新生组织中BSP、OC、COL-I蛋白表达的意义 | 第21-23页 |
结论 | 第23-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4-26页 |
文献综述 | 第26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9-31页 |
致谢 | 第31-3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32-33页 |
导师评阅表 | 第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