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山活佛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9页 |
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研究基础及相关文献 | 第12-15页 |
一、研究基础 | 第12-13页 |
二、相关文献 | 第13-15页 |
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| 第15-19页 |
一、研究理论 | 第15-17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一章 金山活佛所处时代及其生平 | 第19-30页 |
第一节 金山活佛所处时代背景 | 第19-25页 |
一、社会动荡时期佛教面临的困境 | 第19-23页 |
二、佛教自身积弊 | 第23-25页 |
第二节 金山活佛生平及尊号由来 | 第25-30页 |
一、生平行历 | 第25-27页 |
二、尊号由来 | 第27-30页 |
第二章 金山活佛前期佛教活动 | 第30-40页 |
第一节 金山活佛宝华山受戒 | 第30-32页 |
第二节 金山活佛与金山寺结缘 | 第32-38页 |
一、金山寺的基本情况 | 第32-33页 |
二、金山活佛在金山寺的行迹 | 第33-38页 |
第三节 金山活佛与乐观法师的因缘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金山活佛所后期佛教活动 | 第40-48页 |
第一节 金山活佛前往香港弘法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金山活佛挂单缅甸龙华寺 | 第41-45页 |
一、活佛初到龙华寺 | 第41-43页 |
二、龙华寺危机 | 第43页 |
三、活佛在行为上的变化 | 第43-44页 |
四、活佛拜佛形式的变化 | 第44-45页 |
第三节 金山活佛在缅甸仰光圆寂 | 第45-48页 |
第四章 金山活佛在近代佛教中的独特地位 | 第48-58页 |
第一节 金山活佛的行为特征 | 第48-51页 |
一、内守清净戒行,而外显落拓不羁 | 第48-49页 |
二、既随缘不变,又不变随缘 | 第49-51页 |
第二节 金山活佛的教化风范 | 第51-55页 |
一、屡现神异,以灵异摄化有缘的活佛风范 | 第51-52页 |
二、多行“能为甚难稀有之事”以教化众生 | 第52-53页 |
三、善巧方便,以异术度人 | 第53-54页 |
四、苦行修行佛法的代表者 | 第54-55页 |
第三节 金山活佛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| 第55-58页 |
一、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的高僧 | 第55-56页 |
二、以独特的方式延续了佛法慧命 | 第56-57页 |
三、积极感化他人的引导者 | 第57-58页 |
结语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附录: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