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. 绪论 | 第9-2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·活性炭概述 | 第9-12页 |
·活性炭原料 | 第9-10页 |
·活性炭制备 | 第10-11页 |
·活性炭表面化学改性 | 第11-12页 |
·活性炭负载型催化剂 | 第12-15页 |
·活性炭负载氧化镁型催化剂 | 第13页 |
·活性炭负载锰氧化物型催化剂 | 第13-14页 |
·活性炭负载二氧化钛型催化剂 | 第14-15页 |
·活性炭负载其他氧化物型催化剂 | 第15页 |
·染料废水的害处和去除 | 第15-16页 |
·染料废水的害处 | 第15-16页 |
·染料废水的去除手段 | 第16页 |
·甲醛废水的害处和去除 | 第16-17页 |
·甲醛废水的害处 | 第16-17页 |
·甲醛废水的去除手段 | 第17页 |
·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| 第17-21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8-21页 |
2. KOH活化法制备核桃壳基活性炭及其表征 | 第21-33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3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21-22页 |
·制备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性能表征 | 第23页 |
·核桃壳基活性炭制备工艺的优化 | 第23-26页 |
·碱炭比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·活化温度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活化时间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核桃壳基活性炭的性能表征 | 第26-31页 |
·核桃壳基活性炭的微观形貌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核桃壳基活性炭的孔结构分析 | 第27-29页 |
·核桃壳的微晶结构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核桃壳基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3. 介孔二氧化钛/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| 第33-45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33-34页 |
·制备方法 | 第34页 |
·介孔二氧化钛/核桃壳活性炭的性能表征 | 第34-43页 |
·介孔二氧化钛/活性炭的微晶结构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介孔二氧化钛/活性炭的表面形貌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介孔二氧化钛/活性炭的孔结构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介孔二氧化钛/活性炭的热重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介孔二氧化钛/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4. 介孔二氧化钛/活性炭对酸性大红3R的催化分解 | 第45-57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5-47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45-4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6-47页 |
·酸性大红3R去除率的影响因素 | 第47-52页 |
·处理时间对酸性大红3R去除率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·催化剂投加量对酸性大红3R去除率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溶液初始浓度对酸性大红3R去除率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催化分解反应过程探讨 | 第51-52页 |
·吸附动力学 | 第52-55页 |
·吸附动力学方程 | 第52-53页 |
·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 | 第53-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5. 介孔二氧化钛/活性炭对甲醛的催化分解 | 第57-65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57-58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57-5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8页 |
·甲醛去除率的影响因素 | 第58-62页 |
·处理时间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·催化剂投加量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·溶液的初始浓度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·溶液的pH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·吸附动力学 | 第62-63页 |
·吸附动力学方程 | 第62页 |
·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 | 第62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6. 结论与建议 | 第65-67页 |
·结论 | 第65-66页 |
·实验创新点 | 第66页 |
·建议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个人简介 | 第73-75页 |
导师简介 | 第75-77页 |
成果清单 | 第77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