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5页 |
一、欧盟结构基金 | 第15-23页 |
(一) 欧盟结构基金的设立 | 第16-17页 |
1. 欧盟结构基金的初步形成 | 第16页 |
2. 欧洲地区发展基金的设立 | 第16-17页 |
3. 欧盟结构基金体系的形成 | 第17页 |
(二) 欧盟结构基金设立的目的 | 第17-18页 |
(三) 欧盟结构基金的发展 | 第18-23页 |
·-1993 年结构基金的发展 | 第18-19页 |
·-1999 年结构基金的发展 | 第19-20页 |
·-2006 年结构基金的发展 | 第20-21页 |
·-2013 年结构基金的发展 | 第21页 |
·-2020 年结构基金的发展调整 | 第21-23页 |
二、欧盟结构基金的运行 | 第23-29页 |
(一) 欧盟结构基金的来源及申请程序 | 第23-24页 |
(二) 欧盟结构基金的使用原则 | 第24-26页 |
(三) 欧盟结构基金援助的领域 | 第26-29页 |
1. 生产性项目 | 第26-27页 |
2. 基础设施项目 | 第27页 |
3. 地区内在潜力的开发 | 第27页 |
4. 人力资源的开发 | 第27-28页 |
5. 乡村开发与林业和水产业扶助 | 第28-29页 |
三、欧盟结构基金援助的效果 | 第29-34页 |
(一) 欧盟结构基金援助的积极作用 | 第29-31页 |
1. 欧盟区域差距缩小 | 第29页 |
2. 地区的凝聚力不断加强 | 第29-30页 |
3. 欧盟结构基金促进了成员国家的经济增长 | 第30页 |
4. 欧盟结构基金增加了就业并提高了劳动力的技能 | 第30-31页 |
5. 结构基金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| 第31页 |
(二) 欧盟结构基金支持政策的不足之处 | 第31-34页 |
1. 结构基金的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| 第31-32页 |
2. 结构基金援助的效率有待提高 | 第32页 |
3. 结构基金导致企业重新选址不利于提高整个欧盟的经济效率 | 第32-34页 |
四、京津冀协同发展结构基金的构建 | 第34-46页 |
(一) 结构基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适用性 | 第34-38页 |
(二)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| 第38-41页 |
(三) 设立京津冀结构基金的必要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(四) 京津冀结构基金的形成 | 第42-44页 |
1. 中央政府的资金投入 | 第42页 |
2. 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进行“输血” | 第42页 |
3. 财政分配体制调整转移部分 | 第42-43页 |
4. 采用PPP(公私合作)模式的融资 | 第43-44页 |
(五) 京津冀结构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| 第44-46页 |
1. 中央财政转移与地方配套资金结合使用机制 | 第44页 |
2. 建立结构基金理事会制度 | 第44页 |
3. 京津冀结构基金的主要用途 | 第44页 |
4. 京津冀结构基金的使用原则 | 第44-45页 |
5. 其它控制体系 | 第45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附录 | 第49-51页 |
后记 | 第51-5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