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1-21页 |
第一章 隐孢子虫病的研究概况及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| 第11-21页 |
·隐孢子虫概述 | 第11-16页 |
·隐孢子虫种 | 第11-12页 |
·生活史 | 第12-13页 |
·临床症状 | 第13-14页 |
·流行病学 | 第14-15页 |
·诊断 | 第15-16页 |
·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| 第16-20页 |
·核酸疫苗的概念和种类 | 第16-17页 |
·核酸疫苗的优势 | 第17页 |
·核酸疫苗存在的问题 | 第17-18页 |
·核酸疫苗的展望 | 第18页 |
·隐孢子虫主要的黏附因子 | 第18-19页 |
·隐孢子虫病的核酸疫苗 | 第19-20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0-21页 |
试验研究 | 第21-51页 |
第二章 陕西省部分地区鸡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的调查 | 第21-2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5页 |
·材料 | 第21-22页 |
·粪便样品 | 第21-22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2页 |
·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| 第22页 |
·主要设备 | 第22页 |
·方法 | 第22-25页 |
·虫卵/卵囊检测及其形态学鉴定 | 第22-23页 |
·隐孢子虫的基因组DNA提取 | 第23-24页 |
·隐孢子虫种/基因型的鉴定 | 第24-25页 |
·统计学分析 | 第25页 |
·结果 | 第25-28页 |
·鸡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 | 第25页 |
·隐孢子虫 18S rRNA基因的巢式PCR扩增结果 | 第25页 |
·隐孢子虫的种系发育分析 | 第25-28页 |
·讨论 | 第28页 |
·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隐孢子虫保护性抗原基因的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29-3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5页 |
·材料 | 第29-30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9页 |
·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| 第29-30页 |
·主要设备 | 第30页 |
·方法 | 第30-35页 |
·卵囊的收集与纯化 | 第30页 |
·微小隐孢子虫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30页 |
·PCR扩增 | 第30-31页 |
·连接 | 第31-32页 |
·重组DNA的转化 | 第32-33页 |
·转化产物的克隆及菌液PCR鉴定 | 第33页 |
·提取质粒 | 第33页 |
·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| 第33页 |
·扩增片段测序及分析 | 第33页 |
·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| 第33-34页 |
·重组表达质粒的转化 | 第34页 |
·重组表达质粒的PCR及双酶切鉴定 | 第34-35页 |
·结果 | 第35-37页 |
·pGEM-T-AOX的PCR扩增结果 | 第35页 |
·pGEM-T-TSP6的PCR扩增结果 | 第35页 |
·克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对 | 第35-36页 |
·pGEM-T-AOX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对 | 第35-36页 |
·pGEM-T-TSP6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对 | 第36页 |
·pVAX1-AOX质粒的PCR及酶切鉴定 | 第36页 |
·pVAX1-TSP6质粒的PCR及酶切鉴定 | 第36-37页 |
·讨论 | 第37-38页 |
·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隐孢子虫核酸疫苗对雏鸡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| 第39-51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9-45页 |
·材料 | 第39-40页 |
·样品 | 第39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39页 |
·主要设备 | 第39-40页 |
·方法 | 第40-45页 |
·重组质粒的大量提取和纯化 | 第40-41页 |
·免疫动物 | 第41页 |
·体液免疫水平的检测 | 第41-42页 |
·细胞免疫水平的检测 | 第42-43页 |
·细胞因子的检测 | 第43-45页 |
·攻虫感染 | 第45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45页 |
·结果 | 第45-49页 |
·抗体水平 | 第45页 |
·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| 第45-46页 |
·细胞因子变化情况 | 第46-48页 |
·排卵囊情况 | 第48-49页 |
·讨论 | 第49-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