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导论 | 第9-14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 | 第9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三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四、论文结构 | 第12-13页 |
五、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理论分析 | 第14-21页 |
第一节 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| 第14-15页 |
一、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| 第14页 |
二、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中的法律关系 | 第15-19页 |
一、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主体 | 第15-17页 |
二、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客体 | 第17页 |
三、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中法律关系的内容 | 第17-19页 |
第三节 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的资产转让法律问题 | 第21-30页 |
第一节 拟转让保理资产的选择 | 第21-24页 |
一、附禁止转让约款的应收账款 | 第21-22页 |
二、未来的应收账款 | 第22-23页 |
三、保理预付款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保理资产转让的法律定性 | 第24-25页 |
一、资产转让的方式选择 | 第24页 |
二、资产转让的法律依据 | 第24-25页 |
三、对现行法律依据的评述 | 第25页 |
第三节 保理资产转让的生效条件 | 第25-30页 |
一、商业保理的通知原则 | 第26页 |
二、债权让与通知的发出方 | 第26-27页 |
三、应收账款转让登记的效力认定 | 第27-28页 |
四、隐蔽性保理的“迟延通知” | 第28页 |
五、未来应收账款保理的“预先通知”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的破产隔离法律问题 | 第30-37页 |
第一节 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中的特殊目的载体 | 第30-32页 |
一、专项计划的法律本质 | 第30页 |
二、专项计划的法律关系 | 第30-31页 |
三、专项计划设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“真实出售”在破产隔离中的运用 | 第32-37页 |
一、“真实出售”在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中的必要性 | 第32-33页 |
二、影响“真实出售”判定的潜在风险 | 第33-34页 |
三、“真实出售”的判断标准——以“摩山保理一期专项计划”为例 | 第34-37页 |
第四章 完善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机制的法律措施 | 第37-47页 |
第一节 实现资产转让的法律措施 | 第37-42页 |
一、完善债权转让的法律制度 | 第37-38页 |
二、明确保理预付款的转让范畴 | 第38-39页 |
三、完善债权让与通知制度 | 第39-41页 |
四、推动商业保理立法的出台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实现破产隔离的法律措施 | 第42-47页 |
一、明确专项计划的法律地位 | 第42-44页 |
二、制定“真实出售”的法律准则 | 第44-45页 |
三、提升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层级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2页 |
后记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