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4页 |
| ·地震和地震灾害 | 第9-10页 |
| ·桥梁震害 | 第10-13页 |
| ·结构的保护系统 | 第13-14页 |
| ·结构控制产生的背景 | 第13页 |
| ·结构保护系统及其分类 | 第13-14页 |
| ·耗能减震结构 | 第14-21页 |
| ·耗能减震的概念 | 第14页 |
| ·耗能减震原理 | 第14-15页 |
| ·耗能减震装置的分类 | 第15-17页 |
| ·耗能减震装置设计的新思路 | 第17-18页 |
| ·几种常见的耗能减震装置 | 第18-21页 |
| ·金属软钢阻尼器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| 第21-23页 |
| ·国际上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| ·国内的研究现状 | 第22页 |
| ·软钢阻尼器耗能减震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| 第22-23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第二章 基本理论和方法 | 第24-37页 |
| ·软钢阻尼器的基本原理 | 第24-25页 |
| ·软钢阻尼器的类型与性能 | 第25-27页 |
| ·加劲阻尼器 | 第25-26页 |
| ·无粘结支撑阻尼器 | 第26页 |
| ·剪切钢板阻尼器 | 第26-27页 |
| ·软钢阻尼器的回复力模型 | 第27-30页 |
| ·理想弹塑性模型 | 第27页 |
| ·双线性模型 | 第27-29页 |
| ·Ramberg-Osgood模型 | 第29页 |
| ·Bouc-Wen模型 | 第29-30页 |
| ·桥梁地震动计算理论 | 第30-37页 |
| ·静力法 | 第30-31页 |
| ·反应谱分析法 | 第31-33页 |
| ·时程分析法 | 第33-37页 |
| 第三章 新型钢阻尼器的数值仿真分析 | 第37-49页 |
| ·Q235低碳钢的性能试验研究 | 第37-40页 |
| ·材料试验概况 | 第37-39页 |
| ·材料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·新型钢阻尼器的ANSYS数值模拟分析 | 第40-48页 |
| ·ANSYS中新型钢阻尼器的模拟 | 第40-44页 |
| ·ANSYS模拟新型软钢阻尼器滞回性能结果分析 | 第44-47页 |
| ·滞回阻尼耗能分析 | 第47页 |
| ·变形与应变结果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四章 新型钢阻尼器的试验研究 | 第49-62页 |
| ·试验目的 | 第49页 |
| ·新型钢阻尼器试验的有关设计 | 第49-55页 |
| ·新型钢阻尼器元件的设计与制作 | 第49-50页 |
| ·钢阻尼器连接器的设计 | 第50-53页 |
| ·钢阻尼器试验的设计 | 第53-55页 |
| ·实验设备 | 第55页 |
| ·试验工况的安排 | 第55-56页 |
| ·新型钢阻尼器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6-61页 |
| ·钢阻尼器元件的拉伸和压缩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6-58页 |
| ·新型钢阻尼器滞回特性分析 | 第58-60页 |
| ·新型钢阻尼器破坏形式分析 | 第60-61页 |
| ·新型钢阻尼器的试验与ANSYS数值模拟分析与结果对比 | 第61-62页 |
| 第五章 新型钢阻尼器在桥梁上的工程应用 | 第62-75页 |
| ·工程概况 | 第62-64页 |
| ·设防标准 | 第64页 |
| ·地震动输入(时程) | 第64页 |
| ·结构模型的建立 | 第64-65页 |
| ·桥梁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 | 第65-73页 |
| ·桥梁结构的动力分析 | 第65-66页 |
| ·伸缩缝处相对位移 | 第66-69页 |
| ·墩底内力 | 第69-72页 |
| ·新型钢阻尼器的滞回曲线 | 第72-73页 |
| ·钢阻尼器的减震效果分析 | 第73-75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| ·结论 | 第75-76页 |
| ·展望 | 第76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-7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|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果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