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4页 |
·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| 第10页 |
·研究方法及工作量 | 第10-14页 |
·野外调查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岩相学观察 | 第11页 |
·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| 第11页 |
·论文相关工作量 | 第11-14页 |
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14-17页 |
·大地构造背景 | 第14页 |
·地层概况 | 第14-15页 |
·样品分布及岩相学特征 | 第15-17页 |
第三章 锆石U-Pb年代学特征 | 第17-22页 |
·锆石U-Pb测年方法 | 第17页 |
·锆石特征及U-Pb定年结果 | 第17-22页 |
第四章 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(次)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| 第22-33页 |
·样品准备与分析测试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样品粉末制备 | 第22页 |
·主、微量元素 | 第22页 |
·Sr-Nd-Pb-Hf同位素 | 第22-24页 |
·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| 第24-28页 |
·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| 第28-29页 |
·全岩Sr-Nd-Pb-Hf同位素特征 | 第29-33页 |
第五章 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(次)火山岩的成因 | 第33-41页 |
·基性岩脉的成因 | 第33-36页 |
·地壳混染 | 第33页 |
·基性岩脉的源区 | 第33-36页 |
·酸性火山岩的起源 | 第36-41页 |
第六章 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的构造演化 | 第41-42页 |
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54页 |
作者简介及主要成果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