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7-24页 |
·磁共振成像发展概述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8-22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22-23页 |
·本文的结构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| 第24-33页 |
·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| 第24-27页 |
·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 | 第24-25页 |
·静磁场对氢核的作用 | 第25-27页 |
·核磁共振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| 第27页 |
·磁共振信号 | 第27-29页 |
·弛豫与弛豫时间 | 第27-29页 |
·磁共振信号的产生与检测 | 第29页 |
·磁共振成像的空间定位 | 第29-32页 |
·梯度磁场 | 第29-30页 |
·层面选择 | 第30页 |
·相位编码与频率编码 | 第30-32页 |
·K空间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磁共振有效横向弛豫率R2~*测量的拟合模型 | 第33-36页 |
·平移模型 | 第33-34页 |
·截断模型 | 第34页 |
·一阶矩噪声补偿模型和二阶矩噪声补偿模型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半自动肝实质提取的磁共振R2~*水测量 | 第36-52页 |
·半自动肝实质提取的磁共振R2~*测量方法 | 第36-38页 |
·实验材料和过程 | 第38-43页 |
·仿真数据实验 | 第38-41页 |
·临床数据实验 | 第41-43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3-50页 |
·仿真数据结果 | 第43-45页 |
·临床数据结果 | 第45-50页 |
·讨论与结论 | 第50-52页 |
第五章 基于感兴趣区域的三种R2~*测量方法的比较 | 第52-62页 |
·基于感兴趣区域的三种R2~*测量方法 | 第52-53页 |
·实验材料和过程 | 第53-55页 |
·仿真数据实验 | 第53-54页 |
·临床数据实验 | 第54-55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5-60页 |
·仿真数据结果 | 第55-56页 |
·临床数据结果 | 第56-60页 |
·讨论与结论 | 第60-62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·本文工作总结 | 第62-63页 |
·未来工作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