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4页 |
·“低碳出行”口号的提出 | 第11页 |
·山地居住区居民的出行方式 | 第11-12页 |
·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步行空间特征与需求的矛盾 | 第12-13页 |
·跨学科交融的趋势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14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15-19页 |
·国外有关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的研究概况 | 第15-17页 |
·国内有关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的研究概况 | 第17-18页 |
·运动生理学在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设计上的研究综述 | 第18-19页 |
·基本概念阐述和研究范围界定 | 第19-20页 |
·山地和山地居住区 | 第19页 |
·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范围的界定 | 第20页 |
·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的基本思路 | 第20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的重点和框架 | 第21-24页 |
·研究的重点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的框架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运动生理学与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的关系 | 第24-33页 |
·与运动生理学相关的概念 | 第24-25页 |
·体能消耗 | 第24页 |
·运动节奏 | 第24-25页 |
·运动性疲劳 | 第25页 |
·运动生理学中人体步行的研究 | 第25-29页 |
·人体步行运动体能消耗测量方法 | 第25-27页 |
·“节奏策略”在运动生理学中的研究 | 第27-28页 |
·人体步行运动疲劳研究 | 第28-29页 |
·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的影响因素 | 第29-31页 |
·坡度 | 第29-30页 |
·山地居住区居民步行特征与需求 | 第30页 |
·居民行为特征 | 第30-31页 |
·运动生理学与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的联系 | 第31页 |
·体能消耗与步行空间 | 第31页 |
·运动节奏与步行空间 | 第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3章 运动生理学中“能耗规律”在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尺度上的应用 | 第33-55页 |
·运动生理学中“能耗规律”的引入 | 第33-34页 |
·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尺度设计面临的困境 | 第33页 |
·“能耗规律”的引入的必要性 | 第33页 |
·“能耗规律”引入的适用范围 | 第33-34页 |
·山地步行体能计算模型的构建基础 | 第34-39页 |
·运动生理学与山地步行活动的关系 | 第34-36页 |
·山地步行运动体能消耗影响因子 | 第36-39页 |
·山地步行活动体能消耗计算模型 | 第39-41页 |
·平地步行的体能消耗计算模型 | 第39-40页 |
·坡地步行的体能消耗计算模型 | 第40页 |
·台阶运动的体能消耗计算模型 | 第40-41页 |
·运动生理学在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的尺度上的研究 | 第41-45页 |
·尺度在居住区步行空间上的理解 | 第41-42页 |
·影响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尺度体验的生理因素 | 第42-43页 |
·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尺度与地形设计 | 第43-45页 |
·顾及能耗的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尺度控制 | 第45-52页 |
·步行空间尺度的分类——整体空间尺度和局部空间尺度 | 第45页 |
·顾及能耗的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整体尺度控制 | 第45-48页 |
·顾及能耗的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局部尺度控制 | 第48-51页 |
·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尺度设计指导 | 第51-52页 |
·实例论证——武汉大学樱园宿舍步行空间 | 第52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4章 运动生理学中“节奏策略”在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上的应用 | 第55-71页 |
·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 | 第55-57页 |
·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的客体要素 | 第55-57页 |
·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的主体要素 | 第57页 |
·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的布局研究 | 第57-62页 |
·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整体形态的特征 | 第57-58页 |
·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的“形”——空间形式的组合 | 第58-61页 |
·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的“态”——空间序列的组织 | 第61-62页 |
·运动生理学中“节奏策略”的引入 | 第62-63页 |
·“节奏策略”的概念 | 第62页 |
·“节奏策略”的分类 | 第62-63页 |
·“运动节奏策略”与步行空间形态的类比 | 第63页 |
·“节奏策略”下的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解析 | 第63-67页 |
·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的调研与分析 | 第63-64页 |
·重庆两路口建兴坡步道 | 第64页 |
·武汉大学樱园宿舍步行空间 | 第64-66页 |
·重庆春森彼岸小区步行空间 | 第66-67页 |
·“节奏策略”下的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设计要点 | 第67-69页 |
·保证步行空间形态的整体性 | 第67-68页 |
·保证步行的生理舒适性 | 第68页 |
·保证步行的便捷和安全 | 第68-69页 |
·对特殊人群的关注 | 第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第5章 案例分析——恩施市连珠畔岛小区步行空间 | 第71-77页 |
·恩施市连珠畔岛小区规划方案概况 | 第71-73页 |
·项目介绍 | 第71-72页 |
·现状地形分析 | 第72-73页 |
·对步行空间尺度及形态的指导 | 第73页 |
·最大高差步行带纵剖面论证分析 | 第73-74页 |
·设计结果 | 第74-76页 |
·结论 | 第76-77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7-80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77-78页 |
·研究的创新点 | 第78页 |
·研究不足 | 第78-79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附录 1 论文插图及资料来源 | 第84-87页 |
附录 2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项目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