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概述 | 第8-22页 |
第一节 循环经济基本理论概述 | 第8-10页 |
一、循环经济的定义 | 第8-9页 |
二、循环经济理论与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基本理论概述 | 第10-13页 |
一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 | 第10-11页 |
二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分类 | 第11-13页 |
第三节 对甘肃省武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实证分析 | 第13-22页 |
一、园区简介及运行机理 | 第14-15页 |
二、园区主要循环经济项目分析 | 第15-18页 |
三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2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法律制度考察与启示 | 第22-31页 |
第一节 国内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法律制度概况 | 第22-24页 |
一、以《循环经济促进法》为主的基本法律制度 | 第22-23页 |
二、地方性法规、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国外典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法律制度概况 | 第24-29页 |
一、丹麦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法律制度概况 | 第24-25页 |
二、日本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法律制度概况 | 第25-26页 |
三、德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法律制度概况 | 第26-29页 |
第三节 国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相关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9-31页 |
一、丹麦 | 第29页 |
二、日本 | 第29-30页 |
三、德国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法律制度构建的宏观思考 | 第31-35页 |
第一节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31-32页 |
一、必要性 | 第31页 |
二、可行性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立法的价值和依据 | 第32-34页 |
一、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立法的价值 | 第32-33页 |
二、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立法的依据 | 第33-34页 |
第三节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立法对相关利益的平衡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法律制度构建的具体建议 | 第35-46页 |
第一节 建立健全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立法体系 | 第35-42页 |
一、修订现有立法,植入循环经济理念 | 第35页 |
二、制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专门立法 | 第35-41页 |
三、注重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法律制度与相关立法的衔接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强化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执法保障机制 | 第42-44页 |
一、增强循环经济意识,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 | 第42页 |
二、明确执法主体的权限和职责 | 第42-43页 |
三、增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各管理机构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| 第43页 |
四、完善执法的监督机制 | 第43页 |
五、加强执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| 第43-44页 |
第三节 完善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司法保障机制 | 第44-46页 |
一、准确定位司法制度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保障 | 第44页 |
二、加强公益诉讼在司法制度中的保障作用 | 第44页 |
三、提升司法者素质,优化司法资源 | 第44-45页 |
四、加大司法协调力度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