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3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3-29页 |
·淀粉 | 第13页 |
·改性淀粉 | 第13-16页 |
·预糊化淀粉 | 第14页 |
·氧化淀粉 | 第14页 |
·交联淀粉 | 第14-15页 |
·酸解淀粉 | 第15页 |
·淀粉酯 | 第15页 |
·淀粉醚 | 第15-16页 |
·氧化淀粉 | 第16-19页 |
·氧化淀粉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制备氧化淀粉 | 第17页 |
·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制备氧化淀粉 | 第17-18页 |
·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氧化淀粉 | 第18-19页 |
·淀粉接枝共聚物研究现状 | 第19-27页 |
·淀粉接枝共聚物引发方式 | 第19-21页 |
·物理引发 | 第19-20页 |
·化学引发 | 第20-21页 |
·常见的接枝共聚方法 | 第21-23页 |
·乳液聚合 | 第21-22页 |
·本体聚合 | 第22页 |
·溶液聚合 | 第22页 |
·悬浮聚合 | 第22-23页 |
·淀粉接枝共聚单体研究现状 | 第23-25页 |
·一元单体接枝共聚 | 第23-24页 |
·二元单体及多元单体接枝共聚 | 第24-25页 |
·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应用 | 第25-27页 |
·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| 第25-26页 |
·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| 第26页 |
·土木建筑中的应用 | 第26页 |
·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| 第26页 |
·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| 第26-27页 |
·其它方面的应用 | 第27页 |
·课题主要内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27-29页 |
2 氧化淀粉的制备 | 第29-37页 |
·实验原料与仪器 | 第29-30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29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9-3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0-32页 |
·制备原理 | 第30页 |
·合成方法工艺 | 第30-31页 |
·氧化淀粉的表征 | 第31-32页 |
·羧基含量测定 | 第31页 |
·羰基含量测定 | 第31-3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2-36页 |
·H_2O_2浓度对氧化淀粉中羧基和羰基含量的影响 | 第32页 |
·催化剂浓度对氧化淀粉中羧基和羰基含量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反应时间对氧化淀粉中羧基和羰基含量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反应温度对氧化淀粉中羧基和羰基含量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pH 值对氧化淀粉中羧基和羰基含量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小结 | 第36-37页 |
3 氧化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| 第37-53页 |
·实验原料和仪器 | 第37-38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37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7-3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8-40页 |
·制备机理 | 第38页 |
·制备工艺 | 第38-39页 |
·表征方法 | 第39-40页 |
·接枝水平 | 第39-40页 |
·红外光谱 | 第40页 |
·透射电镜 | 第40页 |
·粒径 | 第40页 |
·玻璃化转变温度 | 第4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0-51页 |
·引发剂浓度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单体配比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氧化淀粉与单体配比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氧化淀粉糊化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透射电镜分析 | 第49页 |
·粒径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玻璃化转变温度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3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1页 |
创新点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