赠与和行贿的交叉与转化--合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关系的分析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1-16页 |
·现实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·研究现状暨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·民刑关系方面 | 第12-13页 |
·赠与和行贿关系方面 | 第13-14页 |
·国外以及特别行政区相关法律机制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行贿与赠与基本问题分析及说明 | 第16-18页 |
·有关基本问题分析 | 第16页 |
·相关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赠与和行贿之间的交叉与转化 | 第18-30页 |
·赠与和行贿关系的现实表现 | 第18-20页 |
·赠与和行贿交叉的现实表现 | 第18页 |
·赠与和行贿的区分 | 第18-20页 |
·赠与和行贿的转化 | 第20-25页 |
·赠与行为与行贿行为之间的涵盖 | 第21-22页 |
·礼尚往来行为本意的掩盖 | 第22页 |
·感情投资行为本意的转化 | 第22-24页 |
·行为之间转化的本质 | 第24-25页 |
·赠与行贿转化的司法认定 | 第25-30页 |
·犯罪化与非罪化 | 第25-26页 |
·礼尚往来行为非罪化与合理性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感情投资赠与犯罪化与合理性分析 | 第27-30页 |
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为与犯罪行为的转化 | 第30-37页 |
·民事和刑事法律关系的现实表现 | 第30-32页 |
·民事与刑事法律关系的交错 | 第30-31页 |
·民事法律关系与刑事法律关系的非转化性 | 第31-32页 |
·行为的转化 | 第32-37页 |
·社会价值冲突(社会问题)与社会风险 | 第32-33页 |
·法律性质不同的各行为之间的转化 | 第33页 |
·合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转化 | 第33-34页 |
·行为转化中的价值衡量 | 第34-36页 |
·“先刑后民”与“民刑并举” | 第36-37页 |
第五章 构建赠与行贿转化问题的解决途径 | 第37-43页 |
·国外相关法律机制 | 第37-38页 |
·日本多重要素认定赠贿犯罪 | 第37页 |
·英国从严立法治理不当给付 | 第37-38页 |
·美国设立非法赠与罪 | 第38页 |
·我国司法解决途径的完善 | 第38-43页 |
·将符合条件的感情投资行为定性为违法行为 | 第39页 |
·创设犯罪故意推定司法认定机制 | 第39-40页 |
·形成对行贿的系统司法认定程序 | 第40-41页 |
·明确对行贿行为的侦查要素 | 第41页 |
·建立预防重新犯罪途径 | 第41-43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43-46页 |
·文章总结 | 第43页 |
·民刑关系的研究方向 | 第43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