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固体表面超疏水性向粘滞性的转变及影响因素

目录第1-7页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42页
   ·固体表面润湿性的理论基础第12-18页
     ·理想表面的接触角第12-13页
     ·非理想表面的接触角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·Wenzel模型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·Cassie-Baxter模型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·Wenzel与Cassie-Baxter模型的转变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接触角滞后第16-18页
   ·自然界中的超疏水现象第18-19页
   ·超疏水表面研究的发展历程第19-33页
     ·向自然界学习的蓬勃热情—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第19-20页
     ·从科学研究转向实际应用的积极探索—超疏水表面的功能化第20页
     ·水蒸气在超疏水表面的冷凝现象引发讨论—超疏水性向粘滞性的转变第20-33页
       ·冷凝条件下超疏水性向粘滞性转变的发现与验证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·冷凝条件下超疏水性向粘滞性转变的影响因素第28-33页
   ·本文的选题思想、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33-35页
     ·选题思想第33-34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34页
     ·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34-35页
 参考文献第35-42页
第二章 控温湿同步测量液滴温度与角度的实验装置设计第42-53页
   ·前言第42-43页
   ·实验装置设计第43-47页
     ·控温湿同步测量液滴温度与接触角的实验装置设计第43-45页
     ·控温湿同步测量液滴温度与滚动角的实验装置设计第45-47页
   ·实验验证第47-49页
     ·T=0℃、RH=85%时水滴在铝片表面的接触角第47页
     ·T=20℃、RH=35%时二碘甲烷在丁苯橡胶表面的接触角第47-48页
     ·T=30℃、RH=10%时水滴在荷叶表面的滚动角第48-49页
     ·T=-10℃、RH=90%时水滴在超疏水漆膜表面的滚动角第4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9-50页
 参考文献第50-53页
第三章 荷叶在极端温湿度条件下的超疏水性质第53-62页
   ·前言第53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样品制备第53-54页
     ·仪器表征第5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4-59页
     ·荷叶的表面形貌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荷叶的超疏水性第55-56页
     ·表面形貌对荷叶超疏水性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·水滴与荷叶之间的粘附功第57-58页
     ·超疏水性恢复测试第58-5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9页
 参考文献第59-62页
第四章 固体表面超疏水性向粘滞性转变的结构与环境因素第62-76页
   ·前言第62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62-64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62-63页
     ·样品制备第63页
     ·仪器表征第63-6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64-72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表面形貌第64-65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超疏水性第65-67页
     ·超疏水性向粘滞性转变的结构因素第67-70页
     ·超疏水性向粘滞性转变的环境因素第70-71页
     ·超疏水性恢复测试第71-7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2页
 参考文献第72-76页
第五章 固体表面超疏水性向粘滞性转变的化学与环境因素第76-89页
   ·前言第76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76-77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76-77页
     ·样品制备第77页
     ·仪器表征第77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7-85页
     ·腐蚀时间对铝片表面形貌的影响第77-78页
     ·腐蚀时间对铝片润湿性的影响第78-81页
     ·铝片表面的化学修饰第81-82页
     ·超疏水性向粘滞性转变的化学与环境因素第82-84页
     ·超疏水性恢复测试第84-8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5页
 参考文献第85-89页
第六章 典型润湿性表面的冻结特性与覆冰测试第89-101页
   ·前言第89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89-92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89-90页
     ·样品制备第90-91页
     ·仪器表征第91-92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92-98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表面形貌第92页
     ·温度变化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第92-93页
     ·典型润湿性表面的冻结特性第93-97页
       ·水滴在清洁表面上的冻结过程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·水滴在污秽表面上的冻结过程第95-97页
     ·典型润湿性表面的覆冰测试第97-9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8页
 参考文献第98-101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第101-103页
致谢第103-104页

论文共10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DNA的固定、扩增、检测及纳米自组装研究
下一篇:基于四重氢键和主客体识别作用正交自组装的超分子聚合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