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9页 |
·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 | 第12-16页 |
·网络融资的研究 | 第16页 |
·风险管理的研究 | 第16-19页 |
·论文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·基本内容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·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| 第22-33页 |
·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| 第22-26页 |
·金融抑制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金融缺口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金融结构对经济结构不对称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网络融资 | 第26-28页 |
·网络融资的含义 | 第26-27页 |
·网络融资的特点 | 第27-28页 |
·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8-33页 |
·综合评分模型理论 | 第28页 |
·统计评分模型理论 | 第28-29页 |
·层次模型——CART结构分析法理论 | 第29页 |
·KMV资产组合模型理论 | 第29-30页 |
·Creditmetrics资产组合计量模型理论 | 第30-33页 |
第3章 网络融资运行模式分析 | 第33-42页 |
·网络融资运行机制 | 第33-34页 |
·网络融资承担功能 | 第33页 |
·网络融资运行机制 | 第33-34页 |
·网络融资运行模式分析 | 第34-42页 |
·网络融资的不同模式 | 第34-37页 |
·具体案例分析 | 第37-42页 |
第4章 网络融资存在的风险 | 第42-49页 |
·网络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| 第42-44页 |
·网络融资存在的内部风险 | 第42-43页 |
·网络融资存在的外部信用风险 | 第43-44页 |
·网络融资内部风险的控制存在的三方博弈 | 第44-47页 |
·独立第三方网络平台与Bank的博弈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独立第三方网络平台与Business的博弈分析 | 第45页 |
·独立第三方网络平台、Bank以及Business的博弈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我国网络融资外部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| 第49-73页 |
·数据样本的基本情况 | 第49-52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49页 |
·数据信度检验 | 第49-50页 |
·样本特征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网络融资外部风险管理分析——基于两阶段逻辑回归模型 | 第52-72页 |
·研究方法介绍 | 第52-55页 |
·指标变量设计 | 第55-56页 |
·两阶段逻辑回归模型实证研究 | 第56-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3-79页 |
·结论与建议 | 第73-78页 |
·结论 | 第73-75页 |
·建议 | 第75-77页 |
·对民间借贷规范化的思考 | 第77-78页 |
·展望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6页 |
附录 | 第86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