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5页 |
| ·课题来源 | 第10页 |
| 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| 第11-22页 |
| ·浅成岩体成矿研究现状及进展 | 第11-13页 |
| ·地质体三维形态模拟研究现状及进展 | 第13-17页 |
| ·成矿动力学计算模拟研究现状及进展 | 第17-21页 |
| ·月山矿田成矿研究进展 | 第21-22页 |
| 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| ·论文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研究成果 | 第23-25页 |
| ·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| 第23页 |
| ·主要研究成果 | 第23-25页 |
| 第二章 地质体三维形态模拟及地质动力学过程计算模拟的原理与方法 | 第25-40页 |
| ·三维地质模拟的功用分类及一般实现过程 | 第25-28页 |
| ·三维形态模拟的原理与算法 | 第28-37页 |
| ·Delaunay三角剖分 | 第28-32页 |
| ·离散光滑插值 | 第32-35页 |
| ·Kriging法 | 第35-37页 |
| ·地质动力学过程计算模拟的理论背景 | 第37-40页 |
| ·有限差分法 | 第37-38页 |
| ·显式的时程方案 | 第38页 |
| ·FLAC数值计算的一般过程 | 第38-40页 |
|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矿田地质特征 | 第40-60页 |
| ·区域地质背景及大地构造演化 | 第40-46页 |
| ·区域地质背景 | 第40-41页 |
| ·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| 第41-46页 |
| ·矿田地质特征 | 第46-54页 |
| ·地层 | 第46-48页 |
| ·构造 | 第48-51页 |
| ·岩浆岩 | 第51-54页 |
| ·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定位规律 | 第54-60页 |
| ·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| 第54-58页 |
| ·矿床定位基本规律 | 第58-60页 |
| 第四章 成矿系统的三维结构模拟及其地质意义分析 | 第60-89页 |
| ·岩体、矿体及相关地质要素三维形态模拟 | 第60-80页 |
| ·建模平台、数据来源及建模流程 | 第60-65页 |
| ·三维曲面模型构建 | 第65-80页 |
| ·月山岩体及矿床三维特征对矿体定位规律的揭示 | 第80-89页 |
| ·岩体三维形态及成矿接触带特征 | 第80-83页 |
| ·矿体三维形态特征及其定位规律 | 第83-86页 |
| ·成矿元素三维空间浓集规律及其意义 | 第86-89页 |
| 第五章 月山岩体同构造冷却过程计算模拟及其成矿动力学机制分析 | 第89-104页 |
| ·从三维形态模型到离散网格模型 | 第89-95页 |
| ·网格模型建模难点及解决方案 | 第89-90页 |
| ·闭合曲面建模 | 第90-93页 |
| ·实体充填及剖分 | 第93页 |
| ·模型格式转换 | 第93-95页 |
| ·模型条件及岩石参数确定 | 第95-98页 |
| ·力—热—流耦合过程模拟的理论基础 | 第95-97页 |
| ·模型边界条件、初始条件及岩石参数 | 第97-98页 |
| ·计算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98-104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104-10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5-115页 |
| 致谢 | 第115-116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116-11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