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缩略词表 | 第8-13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3-47页 |
·植物根发育过程中的模式发生与形态建成 | 第13-20页 |
·根的组织结构 | 第13-15页 |
·根细胞的发生模式 | 第15-17页 |
·根细胞类型的发生模式 | 第17-19页 |
·根形态建成的调控 | 第19-20页 |
·细胞周期与植物生长发育 | 第20-29页 |
·植物的细胞周期 | 第22-27页 |
·细胞周期与植物发育 | 第27-28页 |
·内复制周期 | 第28-29页 |
·植物发育的调控开关——生长素 | 第29-45页 |
·生长素分布模式 | 第31-32页 |
·生长素分布决定细胞发育命运 | 第32-33页 |
·生长素合成 | 第33-34页 |
·生长素运输机制——化学渗透学说 | 第34-37页 |
·PINs蛋白对生长素流向的调控 | 第37-38页 |
·生长素的环形流动 | 第38-39页 |
·细胞核内的生长素信号途径 | 第39-40页 |
·生长素信号的感应 | 第40-42页 |
·TIRs以外的生长素调节途径 | 第42-44页 |
·植物发育变化的多控开关——生长素 | 第44-45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| 第45-47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47-58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7页 |
·培养条件 | 第4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7-56页 |
·NCS的提取 | 第47页 |
·种子萌发率测定 | 第47-48页 |
·根长、侧根密度、侧根原基密度的测定 | 第48页 |
·显微观察 | 第48-49页 |
·细胞死亡率的测定 | 第49页 |
·相对电导率测定 | 第49页 |
·丙二醛(MDA)含量测定 | 第49-50页 |
·GUS染色 | 第50页 |
·烟草悬浮细胞BY-2细胞周期的测定 | 第50-51页 |
·拟南芥根总RNA的提取 | 第51-52页 |
·qRT-PCR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拟南芥根总蛋白的提取 | 第53-54页 |
·SDS-urea-PAGE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| 第54页 |
·P1OCKS1At-CDK活性测定 | 第54-56页 |
·本研究所用基因序号(Accession Numbers) | 第56页 |
·本研究使用的引物序列 | 第56-58页 |
第三章 NCS对拟南芥胚后发育的影响 | 第58-66页 |
·NCS推迟拟南芥种子萌发 | 第58-59页 |
·NCS对拟南芥幼苗生长和侧根形成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·外源生长调节物质不能恢复NCS对拟南芥初生根伸长的抑制 | 第61-63页 |
·NCS处理不产生氧化胁迫作用 | 第63-64页 |
·NCS处理后拟南芥根的恢复情况 | 第64页 |
·结论 | 第64-66页 |
第四章 NCS干扰拟南芥根尖细胞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平衡 | 第66-79页 |
·NCS抑制细胞分裂 | 第66-67页 |
·NCS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·NCS对GUS标记CDKA1:1::diuA和CYCB1:1::uidA表达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·NCS对烟草悬浮细胞BY-2细胞周期影响的机制 | 第69-71页 |
·NCS对烟草BY-2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·NCS对拟南芥根尖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72-74页 |
·NCS对细胞周期抑制基因KRP的影响 | 第74-76页 |
·NCS对CDK活性的影响 | 第76-77页 |
·结论 | 第77-79页 |
第五章 NCS抑制拟南芥根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| 第79-87页 |
·拟南芥根向地性的分析 | 第79-80页 |
·NCS对根尖生长素响应因子的影响 | 第80-81页 |
·NCS对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影响 | 第81页 |
·NCS对拟南芥萌发过程中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| 第81-83页 |
·NCS对生长素运输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83-84页 |
·NCS对PIN蛋白极性定位的影响 | 第84-85页 |
·结论 | 第85-87页 |
第六章 讨论 | 第87-98页 |
·NCS对根尖细胞分裂的抑制 | 第87-88页 |
·NCS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 | 第88-89页 |
·NCS影响拟南芥根中生长素分布 | 第89-90页 |
·NCS对细胞分裂素信号的影响 | 第90-91页 |
·NCS对烟草悬浮细胞死亡率的影响 | 第91-92页 |
·NCS对DNA损伤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92-93页 |
·UBQ10的表达 | 第93-94页 |
·NCS对水仙自身的影响 | 第94-95页 |
·NCS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| 第95-98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8-100页 |
·结论 | 第98页 |
·展望 | 第98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16页 |
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116-117页 |
致谢 | 第117-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