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集一矿主采煤层厚度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Contents | 第11-14页 |
引言 | 第14-15页 |
1 绪论 | 第15-19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5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煤层厚度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煤层厚度稳定性评价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2 研究区地质概况 | 第19-28页 |
·自然地理 | 第19-20页 |
·地层 | 第20-23页 |
·区域地层 | 第20-21页 |
·矿区地层 | 第21-23页 |
·煤层 | 第23-24页 |
·含煤性 | 第23页 |
·煤层特征 | 第23-24页 |
·地质构造 | 第24-28页 |
·区域地质构造 | 第24-25页 |
·井田地质构造特征 | 第25-28页 |
3 煤层厚度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 | 第28-37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| 第28页 |
·因素集U建立 | 第28-32页 |
·煤层厚度影响因素 | 第28-31页 |
·煤层厚度稳定性影响因素选择及指标量化 | 第31-32页 |
·评价集V建立 | 第32页 |
·权重模糊集建立 | 第32-33页 |
·隶属函数确定 | 第33-34页 |
·单因素模糊评价法则 | 第34-35页 |
·模糊关系合成 | 第35-36页 |
·小结 | 第36-37页 |
4 新集一矿13-1煤层厚度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7-53页 |
·新集一矿13-1煤层的厚度及其稳定性 | 第37-39页 |
·新集一矿13-1煤层厚度变化特征 | 第37页 |
·新集一矿13-1煤层厚度稳定性分析 | 第37-39页 |
·沉积环境对新集一矿13-1煤层厚度影响 | 第39-41页 |
·淮南煤田13-1煤层沉积特征 | 第39-40页 |
·新集一矿13-1煤层顶板砂体对煤层厚度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层滑构造对新集井田13-1煤层厚度影响 | 第41-48页 |
·新集一矿13-1煤层小构造发育特征 | 第42-45页 |
·新集一矿13-1煤层层滑构造形成机理 | 第45-46页 |
·新集一矿13-1煤层层滑构造类型 | 第46-48页 |
·层滑构造对13-1煤层煤体结构的影响 | 第48-52页 |
·新集一矿13-1煤层构造煤判识 | 第48-49页 |
·新集一矿13-1煤层构造煤分布特征 | 第49-50页 |
·层滑构造对煤层厚度稳定性影响 | 第50-52页 |
·小结 | 第52-53页 |
5 新集一矿一煤组煤层厚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| 第53-73页 |
·新集一矿1煤组煤层对比 | 第53页 |
·新集一矿1煤组煤层厚度变化特征 | 第53-57页 |
·新集一矿1煤组煤层厚度变化影响因素 | 第57-73页 |
·煤层顶部砂体沉积对1煤组厚度变化影响 | 第57-65页 |
·后期地质构造对1煤组厚度变化影响 | 第65-73页 |
6 结论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