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6页 |
CONTENTS | 第6-8页 |
中文摘要 | 第8-18页 |
ABSTRACT | 第18-32页 |
符号说明 | 第32-34页 |
第一部分 血管内皮抑素协同肿瘤特异性DC-T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| 第34-62页 |
前言 | 第34-36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36-46页 |
结果 | 第46-48页 |
讨论 | 第48-53页 |
附表 | 第53-54页 |
附图 | 第54-62页 |
第二部分 血管内皮抑素有效纠正肺癌炎性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 | 第62-85页 |
前言 | 第62-63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63-66页 |
结果 | 第66-68页 |
讨论 | 第68-76页 |
附表 | 第76-77页 |
附图 | 第77-85页 |
第三部分 促炎细胞因子TNF-α和IL-6的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发生相关 | 第85-103页 |
前言 | 第85-87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87-92页 |
结果 | 第92-94页 |
讨论 | 第94-99页 |
附表 | 第99-101页 |
附图 | 第101-103页 |
第四部分 趋化因子CXCL1-2/CXCR2轴通路参与血管内皮抑素的抗肿瘤效应 | 第103-121页 |
前言 | 第103-105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105-110页 |
结果 | 第110-112页 |
讨论 | 第112-118页 |
附图 | 第118-121页 |
结论 | 第121-122页 |
创新点 | 第122-12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3-132页 |
致谢 | 第132-133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33-134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34-135页 |
附录 | 第135-1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