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--脱硫与固硫论文

多酸及功能化离子液体绿色脱硫体系性能研究

CONTENTS第1-17页
摘要第17-21页
ABSTRACT第21-27页
第一章 绪论第27-59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27-29页
     ·硫化氢的来源第27-28页
     ·硫化氢的性质与危害第28-29页
   ·脱硫技术概述第29-38页
     ·干法脱硫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·金属氧化物脱硫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·Claus法第32页
       ·活性炭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·分子筛法第33页
     ·湿法脱硫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·胺吸收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·早期湿式氧化法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·杂多化合物氧化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·离子液体吸收法第37-38页
   ·杂多化合物简介第38-48页
     ·杂多化合物的历史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杂多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39-42页
     ·杂多化合物的性质第42-46页
     ·杂多化合物在脱硫中的应用第46-48页
   ·离子液体简介第48-56页
     ·离子液体的历史第48-49页
     ·离子液体的组成及性质第49-51页
     ·离子液体的功能化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·阳离子的功能化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·阴离子的功能化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·其他功能化离子液体第53-54页
     ·离子液体在吸收酸性气体方面的应用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·传统离子液体吸收酸性气体研究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·功能化离子液体吸收酸性气体的研究第55-56页
   ·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56-59页
     ·选题意义第56-57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57-59页
第二章 Dawson结构磷钼钒酸的合成、脱硫与空气再生研究第59-77页
   ·引言第59-60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60-65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与仪器第60页
     ·Dawson结构磷钼钒酸的制备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实验步骤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·脱硫实验步骤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·微波再生实验步骤第63-64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表征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·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第64页
       ·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第64-65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65-74页
     ·Dawson结构磷钼钒酸吸收剂的红外表征第65-67页
     ·反应条件对硫化氢脱除效率的影响第67-69页
     ·微波辅助空气再生条件的确定第69-71页
     ·微波辅助空气再生程度的研究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·吸收再生过程中脱硫效率以及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·吸收剂微波再生前后IR表征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·吸收再生过程中氧化还原情况的进一步研究第73-7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4-77页
第三章 过渡金属(Fe,Cu,Zn,Mn,Cr)掺杂的H_4PMo_(11)VO_(40)水溶液对H_2S的吸收性能研究第77-95页
   ·引言第77-78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78-80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和仪器第78页
     ·过渡金属掺杂的磷钼钒酸杂多化合物的制备第78-79页
     ·实验步骤第79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表征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·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第79页
       ·热重分析(TGA-DSC)第79页
       ·X射线粉末衍射(XRD)第79页
       ·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第79-80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80-93页
     ·吸收剂的表征第80-86页
       ·FT-IR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·XRD第81页
       ·TGA-DSC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·CV第84-86页
     ·脱硫性能研究第86-88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吸收效率的影响第88页
     ·吸收机理研究第88-9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3-95页
第四章 离子液体作为溶剂[Bmim]_3PMo_(12)O_(40)杂多酸离子液体脱硫性能研究第95-115页
   ·引言第95-97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97-100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和仪器第97页
     ·吸收剂的制备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·1-丁基-3-甲基咪唑溴盐([Bmim]Br)第97页
       ·1-丁基-3-甲基咪唑磷钼酸盐([Bmim]_3PM)第97-98页
     ·实验步骤第98页
     ·计算方法第98-99页
     ·吸收剂的表征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·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第99页
       ·X射线粉末衍射(XRD)第99页
       ·热重分析(TGA-DSC)第99页
       ·正置式荧光显微镜表征第99页
       ·紫外可见光谱(UV-vis)第99-100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00-113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表征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  ·FT-IR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·XRD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·TGA-DSC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·光学显微镜表征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吸收剂的物理性质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  ·离子液体的物理性质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·吸收剂浊度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H_2S吸收性能研究第105-110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离子液体溶剂对H_2S吸收性能的影响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·[Bmim]_3PM浓度对H_2S吸收性能的影响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·温度对H_2S吸收性能的影响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·脱硫剂硫容的测定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·脱硫机理探讨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·吸收前后[Bmim]_3PM-[Bmim]Cl的变化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·脱硫产物分析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  ·离子液体与H_2S相互作用的分子水平探讨第112页
     ·吸收剂的循环使用第112-11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3-115页
第五章 有机胺型铁基离子液体的H_2S吸收和再生性能研究第115-129页
   ·引言第115-116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116-119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·有机胺型离子液体的制备第117页
     ·实验步骤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计算方法第118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表征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·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第118页
       ·热重分析(TGA-DSC)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·X射线粉末衍射(XRD)第119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19-127页
     ·吸收剂的表征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·FT-IR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·TGA-DSC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·H_2S气体流量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·脱硫剂再生性能评价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·有机胺型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前后的变化第123-125页
       ·热稳定性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·FT-IR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·脱硫产物的XRD分析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·硫容的测定第126页
     ·吸收质与吸收剂相互作用的分子水平探讨第126-12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7-129页
第六章 离子液体和醇胺溶液复配吸收剂脱硫及再生性能研究第129-145页
   ·引言第129-130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和仪器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·离子液体的制备第131页
       ·1-丁基-3-甲基咪唑碳酸氢盐([Bmim]HCO_3)第131页
       ·1,1,3,3-四甲基胍乳酸盐([TMG]L)第131页
       ·乙醇胺乳酸盐([MEA]L)第131页
     ·实验步骤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·计算方法第132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表征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·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·热重分析(TGA-DSC)第132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32-143页
     ·吸收剂的表征第132-135页
       ·FT-IR第132-134页
       ·TGA-DSC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·不同离子液体复配脱硫剂对H2S的吸收性能第135-137页
     ·不同温度下复配脱硫剂对H2S的吸收性能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·不同配比脱硫剂对H2S的吸收性能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·离子液体消泡性能研究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·脱硫机理研究第140-142页
     ·复配脱硫剂的再生第142-14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3-145页
第七章 结论第145-149页
参考文献第149-169页
致谢第169-171页
博士期间学术成果第171-172页
博士期间所获荣誉第172-173页
外文论文一第173-177页
外文论文二第177-192页
附表第192页

论文共1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碲化镉量子点对原代肝、肾细胞及氧化应激蛋白质的毒性研究
下一篇:发展中地区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模式研究--以南四湖流域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