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20页 |
前言 | 第20-89页 |
1.微生物多糖的研究现状 | 第21-34页 |
·微生物多糖的定义及分类 | 第21-22页 |
·微生物多糖的生产和合成机制 | 第22-24页 |
·微生物多糖的生产和合成 | 第22-23页 |
·微生物多糖的生物合成机制 | 第23-24页 |
·微生物多糖的结构研究 | 第24-26页 |
·微生物多糖的应用研究 | 第26-34页 |
·微生物多糖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| 第28-31页 |
·微生物多糖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| 第31-32页 |
·微生物多糖在工业、农业领域的应用 | 第32-34页 |
2. 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研究概况 | 第34-43页 |
·海洋微生物的分布和特性 | 第34-37页 |
·海洋微生物的分布状况 | 第35-36页 |
·海洋微生物的特殊性能 | 第36-37页 |
·源于海洋细菌的胞外多糖 | 第37-40页 |
·源于海洋真菌的胞外多糖 | 第40-42页 |
·源于海洋放线菌的胞外多糖 | 第42-43页 |
3.多糖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| 第43-53页 |
·多糖的提取方法 | 第43-47页 |
·植物多糖的提取方法研究 | 第43-46页 |
·动物多糖提取方法研究 | 第46-47页 |
·微生物多糖的提取方法研究 | 第47页 |
·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| 第47-50页 |
·多糖脱蛋白方法 | 第47-48页 |
·多糖脱色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多糖的纯化方法 | 第49-50页 |
·多糖的纯度和分子量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单糖组成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气相色谱(GC)法 | 第52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 | 第52-53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53页 |
4.多糖的结构研究方法 | 第53-61页 |
·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 | 第55页 |
·甲基化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多糖的核磁共振(NMR)分析 | 第56-59页 |
·液态核磁共振(NMR)技术 | 第57-59页 |
·固态核磁共振(NMR)技术 | 第59页 |
·其他分析手段 | 第59-61页 |
·溶液中多糖的构象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圆二色谱法 | 第60页 |
·原子力显微镜(AFM)法 | 第60-61页 |
5.寡糖的研究 | 第61-68页 |
·寡糖的制备方法 | 第62-64页 |
·化学降解法 | 第62-63页 |
·酶解法 | 第63页 |
·物理降解法 | 第63-64页 |
·寡糖的分离方法 | 第64-65页 |
·寡糖的结构研究方法 | 第65-67页 |
·快原子轰击质谱(FAB-MS)法 | 第66页 |
·电喷雾电离质谱((ESI-MS)法 | 第66-67页 |
·基质辅助基光解吸质谱(MALDI-MS)法 | 第67页 |
·寡糖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| 第67-68页 |
6.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89页 |
第一章 十六种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制备、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| 第89-115页 |
1.引言 | 第89页 |
2.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89-91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89-90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90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90-91页 |
3.实验方法 | 第91-97页 |
·胞外多糖粗品的提取 | 第91-92页 |
·理化性质分析 | 第92-94页 |
·总糖含量测定 | 第92页 |
·蛋白含量测定 | 第92-93页 |
·糖醛酸含量测定 | 第93页 |
·氨基己糖含量测定 | 第93-94页 |
·糖类物质的定性分析 | 第94-95页 |
·单糖组成分析 | 第95-97页 |
·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(PMP-HPLC)法 | 第95-96页 |
·气相色谱(GC)法 | 第96-97页 |
·粗品胞外多糖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 | 第97页 |
4.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97-110页 |
·糖类物质定性分析 | 第97-99页 |
·理化性质分析 | 第99-104页 |
·总糖含量测定 | 第99-100页 |
·蛋白含量测定 | 第100-101页 |
·己糖醛酸含量测定 | 第101-102页 |
·氨基糖己糖含量测定 | 第102-104页 |
·单糖组成分析 | 第104-110页 |
·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 | 第11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10-11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2-115页 |
第二章 珊瑚来源真菌Penicillium commune 518#胞外多糖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| 第115-142页 |
1.引言 | 第115页 |
2.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115-116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115-116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116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116页 |
3.实验方法 | 第116-121页 |
·粗品胞夕卜多糖的提取 | 第116-117页 |
·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117-118页 |
·离子交换柱层析 | 第117页 |
·多糖的凝胶渗透色谱 | 第117-118页 |
·多糖的分子量和纯度分析 | 第118页 |
·理化性质分析 | 第118页 |
·单糖组成分析 | 第118页 |
·红外光谱(IR)分析 | 第118-119页 |
·甲基化分析 | 第119-121页 |
·反应试剂前处理 | 第119页 |
·甲基化反应 | 第119-120页 |
·甲基化样品的完全酸水解 | 第120页 |
·水解样品的还原 | 第120页 |
·还原样品的乙酰化 | 第120页 |
·GC-MS 分析 | 第120-121页 |
·核磁共振(NMR)分析 | 第121页 |
4.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121-138页 |
·胞外多糖的提取 | 第121页 |
·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121-123页 |
·阴离子交换柱层析 | 第121-122页 |
·凝胶渗透柱层析 | 第122-123页 |
·F1P-2S的纯度及分子量分析 | 第123-124页 |
·F1P-2S的理化性质分析 | 第124-125页 |
·单糖组成分析 | 第125-127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127-128页 |
·甲基化分析 | 第128-133页 |
·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| 第133-137页 |
·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 | 第137-13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38-1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9-142页 |
第三章 厚藤共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Y24-2胞外多糖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| 第142-170页 |
1.引言 | 第142-143页 |
2.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14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43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143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143页 |
3.实验方法 | 第143-147页 |
·粗品胞外多糖(EPS)的提取 | 第143页 |
·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143-144页 |
·胞外多糖的纯度和分子量测定 | 第144页 |
·理化性质分析 | 第144页 |
·单糖组成分析 | 第144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144页 |
·甲基化分析 | 第144页 |
·核磁共振波谱(NMR)分析 | 第144页 |
·胞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| 第144-147页 |
·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 | 第144页 |
·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| 第144-145页 |
·还原能力的测定 | 第145-146页 |
·羟基自由基(.OH)清除活性测定 | 第146页 |
·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测试 | 第146-147页 |
4.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147-166页 |
·胞外多糖的提取 | 第147页 |
·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147-149页 |
·离子交换柱层析 | 第147-149页 |
·凝胶渗透柱层析 | 第149页 |
·胞外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量分析 | 第149-151页 |
·理化性质分析 | 第151-153页 |
·紫外(UV)全波长扫描 | 第151页 |
·总糖含量测定 | 第151-152页 |
·蛋白含量测定 | 第152-153页 |
·单糖组成分析 | 第153-154页 |
·红外光谱(IR)分析 | 第154页 |
·甲基化分析 | 第154-158页 |
·核磁共振(NMR)波谱分析 | 第158-164页 |
·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| 第164-166页 |
·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| 第164页 |
·羟基(.OH)自由基清除活性 | 第164-165页 |
·超氧阴离子(.O)自由基清除活性 | 第165-16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66-1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7-170页 |
第四章 苔藓内生真菌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ZZ05-4胞外多糖的结构研究 | 第170-193页 |
1.引言 | 第170页 |
2.实验仪器及材料 | 第170-17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70-171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171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171页 |
3.实验方法 | 第171-172页 |
·胞外多糖粗品的提取 | 第171页 |
·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171页 |
·多糖的分子量和纯度测定 | 第171页 |
·理化性质分析 | 第171-172页 |
·单糖组成分析 | 第172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172页 |
·甲基化分析 | 第172页 |
·核磁共振波谱(NMR)分析 | 第172页 |
4.实验结果及讨论 | 第172-189页 |
·胞外多糖多糖的提取 | 第172页 |
·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172-175页 |
·阴离子交换柱层析 | 第172-174页 |
·凝胶渗透柱层析 | 第174-175页 |
·胞外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量分析 | 第175-176页 |
·理化性质分析 | 第176-177页 |
·单糖组成分析 | 第177-178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178-180页 |
·甲基化分析 | 第180-185页 |
·WHW-1甲基化数据分析 | 第180-182页 |
·WHS-1的甲基化数据分析 | 第182-185页 |
·核磁共振波谱解析 | 第185-18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89-1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1-193页 |
第五章 红树林根泥真菌Trichoderma.sp ghq-198胞外多糖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| 第193-227页 |
1.引言 | 第193页 |
2.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193-19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93-194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194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194页 |
3.实验方法 | 第194-196页 |
·胞外多糖的提取 | 第194页 |
·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194页 |
·纯度及分子量测定 | 第194页 |
·理化性质分析 | 第194页 |
·单糖组成分析 | 第194-195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195页 |
·甲基化分析 | 第195页 |
·部分酸水解 | 第195页 |
·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| 第195页 |
·寡糖的制备 | 第195-196页 |
·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| 第196页 |
4.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196-222页 |
·胞外多糖的提取 | 第196页 |
·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196-198页 |
·阴离子交换柱层析 | 第196-197页 |
·凝胶渗透柱层析 | 第197-198页 |
·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量测定 | 第198-199页 |
·理化性质分析 | 第199页 |
·单糖组成分析 | 第199-202页 |
·红外光谱(IR)分析 | 第202-203页 |
·甲基化分析 | 第203-208页 |
·核磁共振波谱解析 | 第208-212页 |
·寡糖降解和制备 | 第212-220页 |
·降解条件摸索 | 第212-213页 |
·寡糖的制备 | 第213-214页 |
·寡糖组分单糖组成分析 | 第214-216页 |
·寡糖的质谱分析 | 第216-220页 |
·胞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| 第220-22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22-2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24-227页 |
第六章 胶州湾海泥真菌Penicillium sp. ghq-18胞外多糖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| 第227-250页 |
1 引言 | 第227页 |
2 材料与仪器 | 第227-228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27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227-228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28页 |
3.实验方法 | 第228-230页 |
·胞外多糖粗品的提取 | 第228页 |
·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228页 |
·胞外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量测定 | 第228页 |
·理化性质分析 | 第228页 |
·单糖组成分析 | 第228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28页 |
·甲基化分析 | 第228-229页 |
·多糖的分步酸水解 | 第229页 |
·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| 第229-230页 |
4.结果与讨论 | 第230-246页 |
·胞外多糖的提取 | 第230页 |
·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230-232页 |
·离子交换柱层析 | 第230-231页 |
·凝胶渗透柱层析 | 第231-232页 |
·胞外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量分析 | 第232页 |
·理化性质分析 | 第232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32-233页 |
·单糖组成分析 | 第233-235页 |
·甲基化分析 | 第235-238页 |
·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| 第238-243页 |
·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| 第243-246页 |
·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| 第243-244页 |
·羟基自由基COH)清除活性分析 | 第244-245页 |
·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 | 第245-24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46-2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48-250页 |
结语 | 第250-253页 |
创新点 | 第253-254页 |
致谢 | 第254-255页 |
个人简介 | 第255-256页 |
博士期间者发表的学术文章 | 第256-2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