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负载金属催化剂结构与尺度控制及其表征

中文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0-30页
   ·引言第10-12页
   ·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第12-18页
     ·等离子体简介第12-13页
     ·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等离子体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等离子体技术在催化剂制备领域的应用第16-18页
   ·表面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第18-23页
     ·表面科学技术简介第18页
     ·低能离子散射谱技术及其应用第18-21页
     ·X 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及其应用第21-23页
   ·有序介孔分子筛第23-25页
   ·本论文涉及的化学反应第25-28页
     ·Suzuki 反应第25页
     ·甲烷催化燃烧第25-26页
     ·费-托合成反应第26-28页
   ·论文工作的提出与研究内容第28-30页
第二章 利用等离子体还原技术在有序介孔分子筛SBA-15 孔道内制备贵金属纳米材料第30-51页
   ·引言第30-31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31-34页
     ·纳米材料制备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纳米材料表征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·X 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第32页
       ·N_2吸附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·X 射线衍射(XRD)第33页
       ·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第33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活性评价第33-3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4-50页
     ·等离子体还原性能表征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·粉末颜色变化第34页
       ·XPS 表征第34-36页
     ·介孔结构分析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·N_2吸附结果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·小角XRD 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·纳米材料形态结构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·TEM 测试结果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·广角XRD 表征结果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·金属载量对纳米材料的影响第44-47页
     ·Pd/SBA-15 在Suzuki 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总体讨论第48-50页
   ·小结第50-51页
第三章 利用Al-MCM-41模型载体研究等离子体技术对Pd 基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的改性机理第51-68页
   ·引言第51-52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52-54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制备第52-53页
     ·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表征第5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4-67页
     ·有序介孔分子筛结构分析第54-57页
     ·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第57-67页
       ·初始活性考察第57-64页
       ·稳定性研究第64-67页
   ·小结第67-68页
第四章 Co-Rh双金属模型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第68-86页
   ·引言第68-69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69-71页
     ·实验装置第69页
     ·模型催化剂的制备第69-71页
     ·模型催化剂的表征第71页
       ·X 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第71页
       ·低能离子散射谱(LEIS)第71页
       ·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第7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1-85页
     ·制备和表征Co-Rh/Mo(100) 双金属薄膜模型第71-77页
     ·制备和表征Co-Rh/SiO_2双金属颗粒模型第77-85页
       ·Co-Rh/SiO_2/Mo(100)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·Co-Rh/SiO_2/Mo-grid第80-85页
   ·小结第85-86页
第五章 利用表面科学技术研究费-托合成反应中Co/SiO_2催化剂的粒径效应第86-105页
   ·引言第86-87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87-90页
     ·实验装置第87-88页
     ·模型催化剂的制备第88-89页
     ·反应测试第89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表征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·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·X 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第90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90-104页
     ·Co/SiO_2模型催化剂的制备与动力学测试第90-93页
     ·费-托合成中的Co 金属粒径效应的研究第93-104页
       ·TEM 结果分析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·催化性能考察第96-99页
       ·XPS 表征分析第99-103页
       ·总体讨论第103-104页
   ·小结第104-105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展望第105-107页
   ·结论第105-106页
   ·创新点第106页
   ·展望第106-107页
参考文献第107-122页
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第122-124页
致谢第124页

论文共12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熔盐法制备一维莫来石陶瓷材料的研究
下一篇:锂基和钾基稀燃氮氧化物储存还原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