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目录 | 第1-8页 |
| 摘要 | 第8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插图索引 | 第11-12页 |
| 附表索引 | 第12-13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3-20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外珩磨进给研究现状概述 | 第14-17页 |
| ·珩磨加工介绍 | 第14页 |
| ·珩磨进给的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·珩磨进给的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| ·伺服电机在数控机床的应用现状 | 第17-19页 |
| ·伺服电机对液压系统的替代 | 第17页 |
| ·PMSM的电流在切削加工中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| ·基于电流检测珩磨油石进给力的关键问题 | 第18-19页 |
| ·课题来源 | 第19页 |
| ·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第2章 伺服电机驱动的珩磨油石进给 | 第20-26页 |
| ·引言 | 第20页 |
| ·珩磨机进给系统 | 第20-23页 |
| ·本课题设计珩磨进给机构介绍 | 第20-21页 |
| ·不同进给方式油石切削过程分析 | 第21-23页 |
| ·控压进给珩磨油石进给力的检测 | 第23-25页 |
| ·机床进给力检测装置研究 | 第23-25页 |
| ·伺服控制珩磨油石进给力间接测量技术的提出 | 第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第3章 基于伺服电流的珩磨油石进给力分析 | 第26-39页 |
| ·引言 | 第26页 |
| ·珩磨油石进给力传递模型 | 第26-29页 |
| ·工作原理 | 第26-28页 |
| ·珩磨进给力间接测量的关键问题 | 第28-29页 |
| ·珩磨油石进给力传递过程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·传动机构之间的摩擦力 | 第29-30页 |
| ·珩磨进给力传递过程数学模型 | 第30-31页 |
| ·机电转换过程分析 | 第31-38页 |
| ·耦合磁场的非线性 | 第32页 |
| ·能量损耗的非线性 | 第32-33页 |
| ·机电转换过程的矢量控制 | 第33-35页 |
| ·交流永磁同步电机(PMSM)从力矩到电流建模 | 第35-38页 |
| ·建立电机电流到珩磨油石进给力之间的数学模型 | 第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4章 基于MATLAB进给压力的仿真 | 第39-49页 |
| ·引言 | 第39页 |
| ·仿真参数选择 | 第39-41页 |
| ·传递摩擦力确定 | 第39-40页 |
| ·齿轮和滚珠丝杠的传动效率确定 | 第40-41页 |
| ·珩磨油石进给力—进给交流伺服稳态关系的建立 | 第41-43页 |
| ·稳态建模 | 第41-42页 |
| ·Matalab仿真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珩磨进给压力瞬态过程仿真分析 | 第43-48页 |
| ·瞬态过程建模 | 第43-46页 |
| ·MATLAB仿真 | 第46-47页 |
| ·粗精珩交替压力差AT失压保护 | 第47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5章 永磁同步电机进给响应 | 第49-61页 |
| ·引言 | 第49页 |
| ·珩磨油石进给伺服系统建模 | 第49-51页 |
| ·珩磨油石进给伺服系统建模 | 第50页 |
| ·机械传动系统数学模型 | 第50-51页 |
| ·机械参数设置 | 第51-53页 |
| ·转动惯量折算 | 第51-52页 |
| ·传动机构的刚度系数折算 | 第52页 |
| ·等效阻尼系数计算 | 第52页 |
| ·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| 第52-53页 |
| ·三环数学模型 | 第53-60页 |
| ·电流环数学模型 | 第53-55页 |
| ·速度环数学模型 | 第55-56页 |
| ·位置环数学模型 | 第56-57页 |
| ·仿真参数设定 | 第57-58页 |
| ·基于Matlab的永磁同步调速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58-6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展望与总结 | 第61-63页 |
| 全文总结 | 第61页 |
| 不足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附录A (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)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