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电针配合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
缩略词表 | 第1-5页 |
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前言 | 第7-9页 |
综述 | 第9-20页 |
1 中医对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认识 | 第9-14页 |
·病名源流 | 第9页 |
·病因病机 | 第9-10页 |
·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| 第10-14页 |
2 西医对脊髓损伤研究的国内外概况 | 第14-20页 |
·流行病学 | 第14-15页 |
·脊髓的功能 | 第15页 |
·西医对脊髓损伤机制的认识 | 第15-16页 |
·西医治疗 | 第16-20页 |
临床研究 | 第20-29页 |
1 临床资料 | 第20-24页 |
·一般资料 | 第20-22页 |
·诊断、纳入、排除、剔除及脱落标准 | 第22-24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24-26页 |
·治疗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观测指标 | 第25-26页 |
3 治疗结果 | 第26-29页 |
·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评分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张力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讨论 | 第29-34页 |
一、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 | 第29页 |
二、取穴 | 第29-32页 |
1 头针 | 第29-31页 |
2 夹脊穴 | 第31-32页 |
三、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优势 | 第32页 |
四、疗效分析 | 第32-33页 |
五、问题与展望 | 第33-34页 |
结论 | 第34-35页 |
致谢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40页 |
附录:脊髓损伤相关评定量表 | 第40-4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3-4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