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水包跟踪调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目录 | 第7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| ·炼钢工业的发展概况 | 第10-13页 |
| ·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外钢铁产业自动化的研究 | 第11页 |
| ·我国钢铁产业自动化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炼钢生产调度系统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铁水包跟踪调度存在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4页 |
| ·论文主要工作 | 第14-15页 |
| ·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5-16页 |
| 第2章 铁水包调度流程分析 | 第16-24页 |
| ·引言 | 第16页 |
| ·炼钢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| 第16-17页 |
| ·铁水包调度现状分析 | 第17-19页 |
| ·铁钢作业区生产结构 | 第17-18页 |
| ·铁水包操作流程 | 第18-19页 |
| ·高炉接铁水 | 第18页 |
| ·铁水运输 | 第18页 |
| ·铁水预处理 | 第18-19页 |
| ·铁水包流程问题分析 | 第19-20页 |
| ·跟踪调度需求分析 | 第20-23页 |
| ·铁水包运输 | 第20-21页 |
| ·铁水包信息跟踪 | 第21页 |
| ·铁水包炉前操作 | 第21-22页 |
| ·铁水包调度 | 第22-2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| 第3章 跟踪定位系统总体方案研究 | 第24-29页 |
| ·引言 | 第24页 |
| ·铁水包跟踪定位系统的架构 | 第24-25页 |
| ·系统目标 | 第24页 |
| ·系统功能 | 第24-25页 |
| ·系统框架设计 | 第25-27页 |
| ·总体结构 | 第25-26页 |
| ·系统层次结构 | 第26-27页 |
| ·系统方案技术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无线网络传输对比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RFID 的频段选择 | 第2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| 第4章 铁水包信息跟踪系统研究 | 第29-46页 |
| ·引言 | 第29页 |
| ·手持终端概述 | 第29-31页 |
| ·手持终端的功能 | 第30页 |
| ·手持终端硬件设计 | 第30-31页 |
| ·系统各电路模块设计 | 第31-35页 |
| ·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 | 第31-33页 |
| ·电源模块设计 | 第33页 |
| ·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| 第33-35页 |
| ·ZigBee 无线通讯电路模块设计 | 第35-38页 |
| ·芯片的选型 | 第35-36页 |
| ·信号传输模块电路设计 | 第36-37页 |
| ·通讯模块与处理器通信方式 | 第37-38页 |
| ·软件模块设计 | 第38-43页 |
| ·按键管理软件设计 | 第38页 |
| ·发送/接收数据软件设计 | 第38-39页 |
| ·数据通信应用层软件设计 | 第39-40页 |
| ·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设计 | 第40-41页 |
| ·软件低功耗设计 | 第41-43页 |
| ·终端功能设计 | 第43-45页 |
| ·铁水包信息查询 | 第43页 |
| ·成分比例超标提示 | 第43-44页 |
| ·铁水包进出厂管理 | 第44-4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第5章 铁水包定位系统研究 | 第46-57页 |
| ·引言 | 第46页 |
| ·行车定位系统结构 | 第46-47页 |
| ·系统总体方案 | 第47-50页 |
| ·系统概述 | 第47页 |
| ·电子标签安装布局 | 第47-48页 |
| ·信号传输 | 第48-49页 |
| ·计算机数据采集 | 第49-50页 |
| ·铁水包位置判断分析 | 第50-52页 |
| ·铁水包操作状态推理 | 第52-53页 |
| ·铁水包入炉并包策略研究 | 第53-56页 |
| ·专家辅助指令系统的基本框架 | 第53页 |
| ·铁水包入转炉的约束条件 | 第53-54页 |
| ·并包的优先级策略 | 第54-5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7-58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57页 |
| ·工作展望 | 第57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| 附录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