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“共治”模式的舟山城乡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
| 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| ·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论文背景 | 第12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| 第13-16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| ·基本概念的界定 | 第16-18页 |
| ·“共治”模式的内涵 | 第16-17页 |
| ·有关社区的概念阐释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章 国内外城乡社区发展情况的比较 | 第18-31页 |
| ·城乡社区发展模式的国际视野 | 第18-20页 |
| ·美国 | 第18-19页 |
| ·日本 | 第19-20页 |
| ·中国城乡社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| 第20-29页 |
| ·中国城乡社区典型案例研究 | 第20-27页 |
| ·舟山城乡社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| 第27-29页 |
| ·国内外社区管理模式对舟山市城乡社区管理启示 | 第29-31页 |
| ·美国社区治理特征概述 | 第29页 |
| ·日本社区管理的特点 | 第29-31页 |
| 第三章 舟山城乡社区共治模式的构建 | 第31-35页 |
| ·舟山城市社区共治的实践 | 第31-32页 |
| ·舟山农村社区共治的构建 | 第32-35页 |
| ·社区共治组织体系 | 第32-33页 |
| ·农村社区共治运行机制 | 第33-34页 |
| ·农村社区共治的运行方式 | 第34-35页 |
| 第四章 城乡社区共治模式构建中的困境 | 第35-38页 |
| ·外部环境的制约 | 第35-36页 |
| ·制度环境建设不能适应 | 第35页 |
| ·社区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 | 第35页 |
| ·传统文化对社区管理的限制导致的社区共治意识不强 | 第35-36页 |
| ·内部因素的制约 | 第36-38页 |
| ·与社区管理相关的人力资源的匮乏 | 第36页 |
| ·社区综合素质方面的制约 | 第36页 |
| ·社区共治网络发展不协调 | 第36-38页 |
| 第五章 舟山城乡共治社区管理体制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38-46页 |
| ·完善有关社区共治管理的规章制度 | 第38页 |
| ·积极改革现有共治社区管理制度 | 第38-40页 |
| ·完善现有共治社区自身的建设 | 第40-41页 |
| ·健全共治社区的监督机制 | 第41页 |
| ·加强农村社区经费投入和队伍建设 | 第41-42页 |
| ·强化农村社区管理中的公民参与 | 第42-44页 |
| ·培育民间组织参与社区管理 | 第44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-50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