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·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人机工程学 | 第12-14页 |
·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问题 | 第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·人机工学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运动捕捉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相关研究的关键技术分析 | 第20-31页 |
·动作捕捉分析 | 第20-24页 |
·光学式运动捕捉系统 | 第21-22页 |
·电磁式运动捕捉系 | 第22页 |
·机械式运动捕捉系统 | 第22-23页 |
·声学式运动捕捉系 | 第23-24页 |
·虚拟人三维建模分析 | 第24-26页 |
·人因工效评价分析 | 第26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个性虚拟人的模型建立 | 第31-40页 |
·操作人员参数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抽样调查方法确定 | 第31-33页 |
·人体模型数据处理 | 第33-34页 |
·人体静态简化模型建立 | 第34-36页 |
·虚拟场景的实现 | 第36-39页 |
·无绳往复锯生产线三维建模 | 第37-38页 |
·无绳往复锯生产线的仿真模型建立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基于运动捕捉的个性虚拟人驱动 | 第40-48页 |
·运动数据的获得 | 第41-43页 |
·数据重定位 | 第43-44页 |
·实例应用 | 第44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个性虚拟人劳动负荷的综合评价 | 第48-60页 |
·劳动负荷的评价因素 | 第48-49页 |
·劳动负荷的综合评价 | 第49-57页 |
·模糊层次分析法 | 第49-50页 |
·模糊一致判断矩阵的建立 | 第50-53页 |
·由模糊一致矩阵R求元素a_1 ,...,a_n的权重值w_1 ,...,w_n | 第53-55页 |
·工位工人的劳动负荷计算 | 第55-57页 |
·工人动作的任务仿真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结果验证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·总结 | 第60页 |
·展望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