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中国传统吉祥语意的餐具设计应用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3页 |
| ·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现状 | 第14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创新点、重点、难点和关键问题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文献查阅法 | 第15页 |
| ·实地调研法 | 第15-16页 |
| ·归纳分析法 | 第16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章 吉祥文化及图形语意概况 | 第17-34页 |
| ·吉祥观念的起源与内涵 | 第17-18页 |
| ·吉祥图形的发展及表现 | 第18-23页 |
| ·吉祥图形的发展与衣食住行 | 第18-22页 |
| ·吉祥图形艺术的装饰表现 | 第22-23页 |
| ·吉祥图形的语意表现与分类 | 第23-29页 |
| ·图形语意概念 | 第23-24页 |
| ·不同题材的语意表现 | 第24-25页 |
| ·吉祥图形的纹样分类 | 第25-29页 |
| ·吉祥图形语意的艺术手法 | 第29-33页 |
| ·象征性语意 | 第29-30页 |
| ·寓意 | 第30-31页 |
| ·谐音 | 第31-32页 |
| ·表征符号语意 | 第32-33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三章 吉祥饮食观与餐具的发展 | 第34-59页 |
| ·吉祥文化与饮食观念 | 第34-35页 |
| ·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| 第34页 |
| ·节俭饮食与治国 | 第34页 |
| ·孔、墨的饮食观念 | 第34-35页 |
| ·吉祥观与传统节庆饮食习俗 | 第35页 |
| ·餐具的发展演变与吉祥图形语意的表现 | 第35-54页 |
| ·陶器—火的运用 | 第36-40页 |
| ·青铜器—礼制的开端 | 第40-43页 |
| ·漆器—典雅之风 | 第43-47页 |
| ·瓷器—薪火与相传 | 第47-51页 |
| ·传统餐具的分类 | 第51-52页 |
| ·其他材质的餐具分析 | 第52-54页 |
| ·国外餐具的发展及案列分析 | 第54-57页 |
| ·精致古朴的日本 | 第54-55页 |
| ·实用讲究的韩国 | 第55页 |
| ·奢侈浪漫的法国 | 第55-56页 |
| ·尊贵奢华的英国 | 第56-57页 |
| ·自然随意的芬兰 | 第57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| 第四章 吉祥语意在节庆婚俗餐具设计中的需求研究 | 第59-72页 |
| ·中国合餐制的饮食方式 | 第59-62页 |
| ·合餐制饮食方式中的吉祥语意 | 第59页 |
| ·饮食中席坐与餐具摆放的吉祥语意 | 第59-60页 |
| ·中国合餐制饮食的类别及其餐具的应用 | 第60-62页 |
| ·新婚家庭的饮食吉祥观念及消费市场 | 第62-63页 |
| ·新婚家庭的吉祥观念 | 第62-63页 |
| ·结婚的峰潮与餐具消费的市场 | 第63页 |
| ·中国婚俗主题的吉祥餐具的现状及案例分析 | 第63-69页 |
| ·沿用传统 | 第64-65页 |
| ·局部调整 | 第65页 |
| ·形意结合 | 第65-66页 |
| ·合餐饮食中吉祥语意表达的优缺点分析 | 第66-69页 |
| ·传统吉祥文化的语意设计法则 | 第69-71页 |
| ·观物取象 | 第70页 |
| ·解构重组 | 第70页 |
| ·变异同构 | 第70页 |
| ·取物自然 | 第70-71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| 第五章 吉祥语意的家用婚俗餐具设计应用探讨 | 第72-92页 |
| ·吉祥语意的家用婚俗餐具调研及用户心理分析 | 第72-74页 |
| ·家用婚俗餐具的吉祥语意元素 | 第74-84页 |
| ·吉祥纹饰语意元素提炼 | 第74-77页 |
| ·吉祥造型特质元素 | 第77-79页 |
| ·传统色彩中喜庆色彩的选取 | 第79-83页 |
| ·材料的选择 | 第83-84页 |
| ·功能的衍生 | 第84页 |
| ·婚俗主题餐具设计的实践 | 第84-92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后续研究 | 第92-9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3-95页 |
| 致谢 | 第95-96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96-97页 |
| 家用婚俗吉祥餐具的抽样调查表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