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Detailed Abstract | 第9-12页 |
| 目录 | 第12-16页 |
| 图清单 | 第16-22页 |
| 表清单 | 第22-24页 |
| 变量注释表 | 第24-25页 |
| 1 绪论 | 第25-37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25-26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6-34页 |
| ·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4-35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35-37页 |
| 2 锚杆初始托锚力及转换机制 | 第37-58页 |
| ·锚杆托锚力损耗与围岩控制失效的关系 | 第37-40页 |
| ·临界预紧力矩与初始托锚力的转换机制 | 第40-46页 |
| ·不同煤岩界面对初始托锚力的影响 | 第46-51页 |
| ·托锚力沿锚杆轴向的应力分布 | 第51-5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3 工作托锚力的形成机理、影响因素和实测规律 | 第58-99页 |
| ·层状岩体中工作托锚力的形成机理 | 第58-67页 |
| ·影响工作托锚力工况的关键因素 | 第67-83页 |
| ·工作托锚力的实测类型及分析 | 第83-9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6-99页 |
| 4 托锚力长时稳定控制技术体系 | 第99-124页 |
| ·预应力锚固协同承载原理 | 第99-101页 |
| ·锚杆群锚协同承载提高托锚力的机制 | 第101-104页 |
| ·锚杆-锚索协同承载稳定托锚力的机制 | 第104-111页 |
| ·锚固段粘结性能对协同承载的影响 | 第111-115页 |
| ·托锚力长时稳定控制技术 | 第115-121页 |
| ·托锚力长时稳定的矿压监测技术 | 第121-12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23-124页 |
| 5 工业性试验 | 第124-140页 |
| ·深井强采动沿空留巷托锚力协同承载的应用示例 | 第124-130页 |
| ·千米深井马头门静压井硐托锚力长时稳定控制技术的应用示例 | 第130-135页 |
| ·深井小煤柱沿空掘巷帮顶协同承载技术的应用示例 | 第135-13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39-140页 |
| 6 主要结论、创新点及展望 | 第140-143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140-141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141-142页 |
| ·展望 | 第142-1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43-153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153-159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