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导论 | 第9-14页 |
·选题的背景和价值 | 第9-11页 |
·选题的背景 | 第9页 |
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| 第9-1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·国外主要的研究作品和观点综述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主要的研究作品和观点综述 | 第12-13页 |
·本选题的特点 | 第13页 |
·研究的主要方法 | 第13页 |
·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勃列日涅夫的政治生涯及其社会主义观的思想渊源 | 第14-21页 |
·勃列日涅夫的政治生涯 | 第14-16页 |
·个人成长历程 | 第14-15页 |
·政治生涯 | 第15-16页 |
·勃列日涅夫社会主义观的思想渊源 | 第16-21页 |
·对前任领导人思想的继承与批判 | 第16-19页 |
·苏联特定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勃列日涅夫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 | 第21-40页 |
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观 | 第21-26页 |
·基本经济制度 | 第21页 |
·经济运作体制 | 第21-25页 |
·分配制度 | 第25-26页 |
·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观 | 第26-32页 |
·基本政治制度 | 第26-27页 |
·政治运作体制 | 第27-30页 |
·党的建设 | 第30-31页 |
·民族宗教政策 | 第31-32页 |
·社会主义文化观 | 第32-35页 |
·意识形态 | 第32-34页 |
·文化政策 | 第34-35页 |
·社会主义军事外交观 | 第35-40页 |
·军事战略 | 第35-36页 |
·外交政策 | 第36-40页 |
第三章 勃列日涅夫社会主义观的历史影响 | 第40-47页 |
·坚持并发展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| 第40-43页 |
·推动苏联成为与西方资本主义抗衡的中坚力量 | 第40-41页 |
·维持了苏联社会较长时间的政治稳定 | 第41-42页 |
·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短暂经济繁荣 | 第42-43页 |
·使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走向僵化和绝路 | 第43-47页 |
·拒绝改革与变革,使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丧失生机与活力 | 第43-45页 |
·滋生官僚特权阶层,使党和政府失去人民的支持 | 第45页 |
·强化了个人集权体制,背离社会主义民主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对勃列日涅夫社会主义观的评价 | 第47-53页 |
·总体上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| 第47-49页 |
·固化了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 | 第49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| 第56-57页 |
后记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