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水源地生态补偿分区与管治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. 引言 | 第8-15页 |
·研究背景与必要性 | 第8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3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的重点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2.生态补偿理论基础 | 第15-20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15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15-20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5-16页 |
·环境公平与正义理论 | 第16页 |
·公共物品理论 | 第16页 |
·生态服务价值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科斯定理 | 第17页 |
·区位理论 | 第17-20页 |
3.生态补偿的空间分区研究 | 第20-42页 |
·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| 第20-25页 |
·生态补偿的理论内涵 | 第20页 |
·生态补偿的主客体的界定 | 第20-21页 |
·生态补偿的模式 | 第21-22页 |
·生态补偿的测算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 | 第24-25页 |
·城市水源保护区空间结构划分 | 第25-34页 |
·研究区域概况 | 第25-26页 |
·水源保护区划分 | 第26-28页 |
·官厅水库水源地空间结构分析 | 第28-34页 |
·生态补偿空间分异机制 | 第34-35页 |
·官厅水库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分区 | 第35-42页 |
·分区理论 | 第35-39页 |
·生态保护区(一级生态补偿区) | 第39-40页 |
·农业发展区(二级生态补偿区) | 第40页 |
·生态人居区(三级生态补偿区) | 第40页 |
·生态工业区(四级生态补偿区) | 第40-41页 |
·补偿分级系数 | 第41-42页 |
4、怀来县水源功能区分区空间管治 | 第42-46页 |
·生态保护区 | 第42页 |
·农业发展区 | 第42-44页 |
·生态人居区 | 第44-45页 |
·生态工业区 | 第45-46页 |
5. 总结 | 第46-48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46页 |
·创新点 | 第46-47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3页 |
附录 1 | 第51-52页 |
附录 2 | 第52-53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53-54页 |
后记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