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CAN总线的井下配电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概述 | 第10-11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| ·煤矿井下配电控制国内外发展与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6页 |
| 第2章 井下配电监控网络模型研究 | 第16-22页 |
| ·井下配电系统分析 | 第16-17页 |
| ·监控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| 第17-18页 |
| ·监控系统网络模型 | 第18-20页 |
| ·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| 第20-2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| 第3章 监控系统模块化技术研究 | 第22-34页 |
| ·系统模块化设计分析 | 第22页 |
| ·PLC 理论基础 | 第22-23页 |
| ·PLC 采集模块研究 | 第23-26页 |
| ·智能电力采集装置设计与研究 | 第26-27页 |
| ·PLC 控制模块化研究 | 第27-32页 |
| ·PLC 控制模块设计 | 第27-28页 |
| ·PLC 模块化硬件实现 | 第28-29页 |
| ·PLC 模块化软件实现 | 第29-3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| 第4章 监控系统通信技术研究 | 第34-49页 |
| ·CAN 通信机理 | 第34-37页 |
| ·现场总线原理 | 第34-35页 |
| ·CAN 通信协议 | 第35-36页 |
| ·CAN 报文传输 | 第36页 |
| ·CAN 校验与错误处理 | 第36-37页 |
| ·CAN 总线接口设计与研究 | 第37-42页 |
| ·CAN 控制器设计 | 第38-40页 |
| ·CAN 收发器设计 | 第40-42页 |
| ·CAN-RS485 转换方案 | 第42页 |
| ·CAN 节点通信的研究 | 第42-44页 |
| ·CAN 控制器初始化 | 第43页 |
| ·报文发送和接收 | 第43-44页 |
| ·工业以太网通信研究 | 第44-48页 |
| ·以太网通信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PLC 与监控主机通信方案 | 第45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5章 监控系统安全技术研究 | 第49-64页 |
| ·故障保护理论分析 | 第49-52页 |
| ·短路保护 | 第49-50页 |
| ·过载保护 | 第50页 |
| ·漏电保护 | 第50-51页 |
| ·断相保护 | 第51页 |
| ·过欠压保护 | 第51页 |
| ·井下环境异常保护 | 第51-52页 |
| ·故障保护实现方案研究 | 第52-57页 |
| ·故障保护总体实现 | 第52-53页 |
| ·故障保护程序流程图 | 第53-57页 |
| ·地面监控主站设计与研究 | 第57-62页 |
| ·监控主机组态分析 | 第58页 |
| ·人机交互实现 | 第58-62页 |
| ·井下物理安全防护 | 第62-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第6章 监控系统智能技术研究 | 第64-71页 |
| ·监控系统优化目标 | 第64-65页 |
| ·改进 BP 神经网络研究 | 第65-67页 |
| ·BP 网络学习算法实现 | 第67-69页 |
| ·配电故障预警模型 | 第69-7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|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| ·结论 | 第71-72页 |
| ·展望 | 第72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| 附录 | 第78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