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·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0页 |
·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2页 |
·发展趋势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念的界定 | 第14-18页 |
·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或有事项的关系 | 第15页 |
·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 | 第15页 |
·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金融衍生工具的关系 | 第15-16页 |
·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备查登记类业务的关系 | 第16页 |
·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理财产品的关系 | 第16页 |
·表外业务概念的界定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18-25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背景及现状 | 第18-20页 |
·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表外业务背景分析 | 第18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 | 第18-20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核算问题 | 第20-21页 |
·表外业务会计核算的内容不明确 | 第20页 |
·表外业务会计核算的方法不合理 | 第20页 |
·表外业务会计核算的形式不科学 | 第20-21页 |
·表外业务会计核算的理论不先进 | 第21页 |
·表外业务会计核算指标不完善 | 第21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问题 | 第21-22页 |
·表外业务种类划分不统一 | 第21-22页 |
·表外业务的计量方式不统一 | 第22页 |
·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内容过于笼统 | 第22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内部控制问题 | 第22-25页 |
·控制环境 | 第22-23页 |
·风险识别和评估 | 第23页 |
·控制活动 | 第23-24页 |
·信息与沟通 | 第24页 |
·监控 | 第24-25页 |
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 | 第25-36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种类 | 第25-27页 |
·信用风险 | 第25页 |
·操作风险 | 第25-26页 |
·流动性风险 | 第26页 |
·市场风险 | 第26页 |
·核算风险 | 第26页 |
·声誉风险 | 第26-27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特点 | 第27-28页 |
·风险滞后性 | 第27页 |
·高杠杆性 | 第27页 |
·不透明性 | 第27页 |
·风险计量难度大 | 第27页 |
·风险集中化和分散化并存 | 第27-28页 |
·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主要品种风险 | 第28-29页 |
·担保类业务 | 第28-29页 |
·承诺类业务 | 第29页 |
·银行承兑汇票风险动因 | 第29-32页 |
·商业银行方面动因 | 第29-30页 |
·企业方面动因 | 第30页 |
·中央银行尴尬处境 | 第30-31页 |
·建议措施 | 第31-32页 |
·银行承兑汇票各环节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 | 第32-36页 |
·签发环节风险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贴现环节风险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兑付环节风险分析 | 第34页 |
·风险应对措施 | 第34-36页 |
第五章 防范表外业务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| 第36-41页 |
·进一步完善表外业务内部控制机制 | 第36页 |
·进一步改进表外业务会计核算方法 | 第36-38页 |
·合理设置表外业务会计科目 | 第37页 |
·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纳入表内核算的业务,要严格按照规定纳入表内核算 | 第37页 |
·对于担保类,承诺类表外业务,要参照新会计准则第 13 号《或有事项》要求进行核算 | 第37-38页 |
·对于备查登记类表外披露事项,只需简单披露 | 第38页 |
·进一步强化表外业务信息披露机制 | 第38-39页 |
·表外业务信息披露更应侧重于风险性 | 第38-39页 |
·表外业务信息披露更应侧重于可预测性 | 第39页 |
·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可引入外部监管 | 第39页 |
·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考核 | 第39页 |
·针对不同种类风险,采取不同管理方式 | 第39-41页 |
·信用风险管理 | 第39-40页 |
·操作风险管理 | 第40页 |
·流动性风险管理 | 第40页 |
·市场风险管理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4-4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