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9页 |
绪论 | 第19-28页 |
第一章 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理论基础 | 第28-78页 |
第一节 未注册商标保护的两种机制——基于市场机制和法律保护机制的区分 | 第28-41页 |
一、 未注册商标与注册商标的区分 | 第28-33页 |
二、 未注册商标的市场保护机制 | 第33-38页 |
三、 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机制 | 第38-41页 |
第二节 未注册商标保护的正当性之一——以自然法哲学为视角 | 第41-51页 |
一、 商标法产生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| 第42-44页 |
二、 未注册商标保护的自然法基础 | 第44-50页 |
三、 未注册商标保护的法哲学价值 | 第50-51页 |
第三节 未注册商标保护的正当性之二——以商标使用和商誉保护为视角 | 第51-68页 |
一、 商标使用与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| 第51-58页 |
二、 商誉与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| 第58-66页 |
三、 商标使用与商誉是未注册商标保护正当性的实质性根据 | 第66-68页 |
第四节 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的目的 | 第68-78页 |
一、 讨论未注册商标保护目的的必要性 | 第68-70页 |
二、 我国商标法的目的结构及其分歧 | 第70-71页 |
三、 商标法的目的的功能与根本目的的理性解读 | 第71-73页 |
四、 商标法目的结构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影响 | 第73-78页 |
第二章 未注册商标的类型化 | 第78-101页 |
第一节 未注册商标类型化的必要性 | 第78-87页 |
一、 未注册商标的无限性 | 第78-79页 |
二、 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特殊政策 | 第79-82页 |
三、 未注册商标保护政策的作用及局限性 | 第82-85页 |
四、 未注册商标保护制度的体系化和未注册商标的类型化 | 第85-87页 |
第二节 类型化的未注册商标的条件 | 第87-94页 |
一、 须符合注册商标的法定条件 | 第87-89页 |
二、 未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的特殊条件 | 第89-94页 |
第三节 未注册商标的具体类型 | 第94-101页 |
一、 我国法律上的未注册商标的分类 | 第94-96页 |
二、 学理上未注册商标分类的探讨 | 第96-101页 |
第三章 商标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| 第101-130页 |
第一节 商标法对普通未注册商标的间接保护 | 第101-107页 |
一、 商标法立法的任务和普通未注册商标确权的非可行性 | 第101-103页 |
二、 对未注册商标的过度干预不符合市场中的自由竞争原则 | 第103-104页 |
三、 无条件的保护就是对商标“标志物”先占的保护 | 第104-105页 |
四、 商标法对普通未注册商标的间接保护是制止欺诈 | 第105-107页 |
第二节 商标法对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| 第107-124页 |
一、 从有关国家的立法看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的保护条件和方法 | 第107-110页 |
二、 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在注册制中的商标权保护模式探讨 | 第110-117页 |
三、 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的先用权保护模式探讨 | 第117-122页 |
四、 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的商标权保护和先用权保护比较 | 第122-124页 |
第三节 商标法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| 第124-130页 |
一、 商标法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原理 | 第124-125页 |
二、 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基础的变化 | 第125-127页 |
三、 商标法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延伸——反淡化保护 | 第127-130页 |
第四章 不正当竞争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| 第130-148页 |
第一节 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未注册商标的原理 | 第130-138页 |
一、 商标法与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| 第130-132页 |
二、 反不正当竞争观念更新及立法示范条款 | 第132-133页 |
三、 反不正当竞争法更新的观念对保护未注册商标的影响 | 第133-138页 |
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未注册商标的方法 | 第138-148页 |
一、 反不正当竞争法上保护的未注册商标 | 第138-139页 |
二、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未注册商标的条件 | 第139-141页 |
三、 反不正当竞争法制止的侵害未注册商标的行为 | 第141-147页 |
四、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假冒有一定知名度的未注册商标的救济措施 | 第147-148页 |
第五章 民法和版权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| 第148-158页 |
第一节 民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| 第148-153页 |
一、 商标利益的特点 | 第148-149页 |
二、 商标成为法律特定保护对象的依据 | 第149-150页 |
三、 对一个流行观点的评析 | 第150-153页 |
第二节 版权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| 第153-158页 |
一、 未注册商标版权保护的条件 | 第153-154页 |
二、 未注册商标的版权保护的益处和局限性 | 第154-156页 |
三、 未注册商标版权保护产生的问题 | 第156-158页 |
第六章 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完善 | 第158-178页 |
第一节 对我国未注册商标法律实践中的几个问题的反思 | 第158-168页 |
一、 商标抢注问题与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| 第158-161页 |
二、 被动使用与“未注册商标” | 第161-168页 |
第二节 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完善探讨 | 第168-178页 |
一、 完善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认识基础 | 第168-175页 |
二、 完善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建议 | 第175-178页 |
结语 | 第178-1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9-187页 |
致谢 | 第187-18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89页 |